基于面板数据的陕西省建设用地驱动力分析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快速增长、人口膨胀以及人类生活方式的转变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性或区域性的环境问题,诸如土地荒漠化蔓延,酸雨频繁发生,臭氧层空洞等。近十年来,全球变化研究在国际社会科学联合会(ISSU)和国际自然科学联合会(ICSU)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已经成为国际上最热点的研究领域之一。作为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也同样受到广泛关注。在众多土地利用类型中,建设用地变化是研究热点之一。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地不断推进,陕西省作为西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大省,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增加,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采用土地描述模型,分析陕西省土地利用现状和陕西省建设用地变化的时序特征和空间差异,揭示出陕西省建设用地变化的规律及趋势,并分区对引起陕西省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地深入分析。最后,结合分析结果与陕西省建设用地利用现状,提出了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合理配置以及土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可行性建议。与此同时,根据陕西省内不同区域自身特点,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设用地利用可行性建议。为陕西省实现经济建设快速增长的同时促进建设用地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论文在陈述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以及陕西省的自然、社会经济、人口概况的基础上,分别从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以及建设用地变化的区域差异等不同角度分析了2001年-2010年陕西省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建设用地利用变化的时序和空间变化特点。论文提出了影响陕西省建设用地变化的自然驱动力、社会经济驱动力、土地利用政策等多种驱动力。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从众多驱动指标中提取出影响陕西省建设用地变化的三大主因子即城市经济建设水平、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了三大主因子与陕西省建设用地面积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陕西省建设用地回归理性增长的政策建议。并且分别根据陕西省三大区域自身的经济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个区域合理引导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农民创业已成为解决我国农民就业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的农民创业农民创业的重要形式,它通过机制创新,使更多农户参与创业并享受创业成果。但就整
统筹城乡发展是缩小城乡之间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破解“三农”难题并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统筹城乡发展涉
<正>2008年为"冷战"后的全球社会提供了最大的公共舞台,至少从中国的视角看是如此。这不仅因其上演了诸如"3·14"拉萨骚乱、"5·12"四川地震、北京奥运、金融危机等"大事件",
林则徐淡泊、仁爱、勤勉的家风泽被后世、传诵至今。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优秀家风助力社会和谐发展。新时代,学习、传承林则徐家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的呼唤,
<正>政府会计改革可以起到厘清政府资产负债以及防范风险的作用。目前行政单位会计中存在的资产负债不明确等情况加重了政府部门风险问题,其中,固定资产在资产中所占比重极大
警察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人民警察承担着较为沉重的身心压力,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_Y-作效率,间接地影响着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对于警察心理健康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在课堂中,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是课堂这个实践共同体中所有成员知识构建和意义协商的过程,学校、教师和学生需要清楚的知道如何相互介入到对方的活动中,清楚地理解共同的事业,
目的探讨原位腺癌(AIS)及微浸润腺癌(MIA)叶间胸膜改变及瘤内基础。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MIA及AIS各15例,分析叶间胸膜的CT特点,并与手术及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AIS
介绍了"八水绕长安"之一的西安市灞河流域放射性核素铀的空间分布特征,应用LMA-3型激光微量物质分析仪,对灞河流域采集的19个水样品进行了测量分析,运用GIS技术对该流域采样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不仅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我国党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