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RA患者骨密度水平及骨折概率,对RA患者不同中医证候的骨密度水平进行初步探析,为中医药对于RA合并骨质疏松在临床中的治疗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本研究调查患者为符合课题要求的RA患者,在研究者的指导下,确定参加课题的患者填写调查表。利用调查表提供信息,获取患者骨密度、主要中医证型等相关数据,并计算患者的骨折概率。最终将其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在调查的141例RA患者中,60岁及以下患者占56.74%,60岁以上患者占43.26%;女性占88.65%,男性占11.35%;骨质疏松患病率为37.58%。2.各证型RA患者临床资料:①湿热瘀阻证是所有证型中患者数最多的证型。②不同证型间RA患者骨质疏松情况:60岁以上患者,在年龄上进行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在骨质疏松和非骨质疏松方面进行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在骨质疏松所占比重上,肝肾不足组>气血两虚组>湿热瘀阻组>风寒湿瘀组(包括风湿痹阻、寒湿痹阻、痰瘀痹阻)。在此之后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风寒湿瘀组和气血两虚组进行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风寒湿瘀组和肝肾不足组进行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绝经后患者,在年龄上进行比较,P>0.05,无显著差异。在骨质疏松和非骨质疏松方面进行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在骨质疏松所占比重上,肝肾不足组>气血两虚组>湿热瘀阻组>风寒湿瘀组。在此之后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风寒湿疲组和肝肾不足组进行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③不同证型RA患者各因素比较:在调查的141例RA患者中,实证与虚证患者在年龄、既往是否有骨折外伤史方面进行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四组证型患者在年龄方面进行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再进行两两比较,湿热瘀阻和气血两虚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各证型四组患者在是否有骨折外伤史方面进行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在此之后进行两两比较,风寒湿瘀组与肝肾不足组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湿热瘀阻组与肝肾不足组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3.骨质疏松与非骨质疏松RA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重、病程、腰椎和股骨颈BMD、骨折概率上进行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两组女性患者在是否绝经上进行比较,P<0.05,存在显著差异。4.RA患者发生OP的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以上患者相对于60岁及以下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OR=2.775 95%CI:1.249-6.165);病程5年以上患者相对于病程5年及以下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OR=6.617 95%CI:2.810-15.582);BMI≥24kg/m2患者相对于BMI<24kg/m2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降低(OR=0.351 95%CI:0.147-0.838)。女性RA患者发生OP与是否绝经情况无回归关系。研究结论:1.RA各中医证型中湿热瘀阻证患者最多。2.60岁以上RA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在风寒湿瘀、湿热瘀阻、气血两虚、肝肾不足四组间有显著差异。绝经后RA患者骨质疏松发病率在风寒湿瘀、湿热瘀阻、气血两虚、肝肾不足四组患者间有显著差异。3.RA合并OP患者较未合并OP患者,年龄更大,身高体重值更低,病程更长,腰椎和股骨颈BMD更低,骨折概率更大,已绝经者所占比重更大。4.年龄大、病程长是RA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BMI高是发生OP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