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对等是美国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最重要的翻译理论之一,该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与以往的翻译理论不同之处在于其不再单纯局限于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协调一致,更加强调从语言转换的角度研究翻译。该理论强调功能对等以及读者的反应,为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因此在国内外翻译学术界引起了不同反响。因此,从该理论研究分析中国古典著作的翻译也成为学者们青睐的主题。《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教育著作,是中华文明最具有影响力的代表著作之一,在人类的发展以及世界文化的传播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传播的发展以及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的日益壮大,中外学者们开始更加关注《论语》的相关研究,因此不断推动《论语》文化的发展。最近几年,学者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这部经典著作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于《论语》中使用了大量的典故和修辞手段,研究《论语》中修辞手段的使用和翻译也成为学这么广为提及的话题。中外学者为修辞所下的定义不下几十种,众说纷纭,各有所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大家都承认修辞的目的是为了美化言语,锤炼篇章。《论语》中出现了很多种修辞,笔者将其中的修辞分为三类:语义修辞,包括明喻、暗喻、借代等;语音修辞,如拟声词;句法修辞,包括对比、重复、排比等。本文从功能对等的角度对比研究《论语》中修辞手段的翻译,首先,本文简单介绍功能对等理论以及之前学者们对于《论语》中修辞手段的研究;其次,本文分析归纳《论语》中修辞手段的特点;最后,本文从功能对等的角度详细对比分析《论语》中修辞手段的翻译以及其主要的翻译策略。客观地评判《论语》各个译本中修辞手段翻译的优势与不同,并对未来相关翻译研究做出少许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