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务外包是企业将原来在内部从事的服务活动转移给外部企业去执行的一种经济现象。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不仅可以促进服务业出口、优化贸易结构,从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还能够促进就业、提高劳动力素质。此外,服务外包具有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特点,可以在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兼顾节约能源与保护环境的需要。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竞相出台各种政策法规、制定发展战略鼓励和促进本国企业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爱尔兰是最早承接服务外包的国家之一,在欧洲市场上处于垄断地位。印度后来者居上,于2001年超过爱尔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接包国。我国服务外包起步较晚,2006年商务部实施“千百十工程”之后发展迅速,目前在全球离岸服务市场上所占份额已居第二位,但与服务外包承接先进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GDP总额约是印度的四倍,而服务外包产业规模仅约为印度的三分之一;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数约是印度的2.5倍,而企业员工平均规模仅约是印度的三分之一;我国服务外包行业的劳动力数量已与印度相当,劳动生产率却还不到印度的三分之一。2010年,我国与印度离岸服务外包占全球市场的份额相差近40个百分点。服务外包接包竞争力的差异是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诸如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能源与环境以及就业等。针对这些问题,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增加就业、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节约资源以及有效保护环境等。鉴于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在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现阶段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服务外包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新标志和国际产业转移的一种新兴方式,同时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服务外包接包竞争力的系统性探讨,有助于丰富和完善现有的服务外包及产业竞争力理论,也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本文在界定服务外包具体内涵的基础上,从国家、城市、企业三个层面,采用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竞争力水平。继而依据当前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态势对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归纳,并采用TOWS矩阵分析方法提出了我国进一步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政策建议。全文共分七章,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阐述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现状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表明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价值;提出研究思路与本文的研究内容;表明研究方法和可能存在的创新。第二章,对服务外包的概念进行界定,阐述相关与相近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为后文的研究与数据选择提供支持;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提出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第三章,从国家层面对我国与国际上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较为先进和迅速的国家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国际市场上适用我国并可以被借鉴的先进经验,分析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与劣势。第四章,从城市层面对目前国际与国内重点接包城市的接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对各城市在综合竞争力和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竞争力之间的差异上取长补短,指出我国城际层面的竞争优势与劣势。第五章,从企业自身发展过程的层面,分析影响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各项因素在产业实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指出现实中对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有强大推动作用但我国企业还未给予足够重视或发展还处于劣势的影响因素,为后续的对策研究提供支持。第六章,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包括机遇与挑战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前文的研究结果,使用TOWS分析矩阵对可使用的战略进行选择,并阐述战略核心与政策建议。第七章,对全文进行总结,综述本文的主要结论。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两点:第一,本文从多层面多角度系统性分析接包竞争力。本文利用三种影响因素选择方法从三个层面全方位、多层次综合考察承接服务外包的竞争力状况,为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力比较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二,本文在城市层面对现有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与城市服务外包竞争力评价体系进行了合理改进与设计,构建了更加科学的模型;在企业层面,将接包竞争力的基本决定因素归纳为基础要素、过程要素和环境要素,建立了服务外包企业竞争力的决定框架,这对服务外包行业的竞争力研究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观点。服务外包的新兴性使国内外学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文对于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是在相对并不丰厚的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展开的,受作者学识及研究条件限制,本文的理论研究深度有所欠缺。另外,微观数据可得性的限制也对实证研究结果产生了一定影响,这有待于在后续的科研过程中逐步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