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条播、撒播及移栽稻种上分离获得1000个细菌菌株,在离体条件下测定对水稻纹枯病菌、恶苗病菌和稻曲病菌的拮抗能力,其中有107个菌株对水稻纹枯病菌有拮抗性,占总数的10.7%,对水稻纹枯病菌和恶苗病菌都有拮抗性的菌株25个,占总数的2.5%,对水稻纹枯病菌和水稻稻曲病菌都有拮抗性的细菌有21个,占总数的2.1%。稻种经402处理后的细菌总量及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拮抗菌量都明显下降,同时发现对稻种上的荧光拮抗菌亦有较大杀伤作用,最多可使荧光拮抗细菌有占总数的5.20%下降到1.04%。对79个室内保存一年水稻纹枯病拮抗菌进行复筛,获得22个对水稻纹枯病菌和水稻恶苗病菌具有较强拮抗力的细菌。从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拮抗菌株16个进行细菌学及Biolog3.5鉴定,鉴定的相似性在0.50以上的有7个菌株,它们分属于Pseudomonas和Curtobacterium。 应用22个拮抗纹枯病菌的细菌,在10~9CFU/ml、10~8CFU/ml和10~7CFU/ml三种浓度下进行稻种细菌化试验,发现拮抗菌S90132的三种浓度,对稻种的发芽率均无影响;而拮抗菌T90249、T190860和T220957的每种浓度都严重影响稻种发芽;拮抗菌T300363和T220992在浓度为10~9CFU/ml时,严重影响稻种的发芽,但在浓度为10~8CFU/ml和10~7CFU/ml时,却对稻种的发芽率无影响;拮抗菌Y19081和S300267在浓度为10~9CFU/ml和10~8CFU/ml时,严重抑制稻种的发芽,但在浓度为10~7CFU/ml时,并不影响稻种发芽;表明拮抗菌浓度对发芽的敏感性因菌株不同而有差异。同时发现拮抗菌对根和苗的促进或抑制作用也因菌株而异,如S300267等对水稻秧苗根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拮抗菌Y4028和T260109对秧苗根的生长则有抑制作用;拮抗菌Y120124和T300363有促进水稻苗生长的作用而拮抗菌T220988和T130357则对水稻出苗和苗生长均有所抑制。 选出对水稻纹枯病防效较好的菌株T90249、Y220338和T260109在温室进行定殖试验,拮抗菌T90249和Y220338在水稻植株上定殖时间较长,在苗期14d后仍可检测到10—10~2CFU/g的浓度;在成株期的水稻上14d后也能检测到10—10~4CFU/g;但拮抗菌T260109的定殖能力较差,14d后不能检测到。拮抗菌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最佳浓度及最佳时间的室内试验显示,拮抗菌最初引进的有效浓度至少为10~8CFU/ml;喷施拮抗菌的最佳时间,一般在接种纹枯病菌的当天或接种后的第一天。对3个桔抗菌粗提液进行了抗生活性测定,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用原液和稀释 10倍液处理 24h后,纹枯病菌严重丧夫致病力,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粗提液抑制纹枯病菌作用也越强,由此可见,桔抗菌分泌产生的桔抗素在防治水稻纹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选定的12个桔抗细菌株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进行了田间小区防治纹枯病试验,并测定了各菌株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抬抗菌T300363、590132和 5300265的防病效果与井冈霉素的处理相当,其中桔抗菌T300363使每穗的有效粒数增加,桔抗菌590132对水稻植株有一定促进生长作用。桔抗菌Y120124。T220988和 5300297处理产生的稻谷千粒重与井冈霉素的处理无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