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II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1.选择子痫前期患者70例;正常妊娠妇女62例。入院时记录年龄、孕产次、孕周并测量血压;入院后搜集24小时尿液测定24小时尿蛋白;分娩前一周内测脐动脉S/D比值,终止妊娠后称量新生儿体重并对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脐动脉S/D比值分别与平均动脉压和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相关性分析。 2.选择子痫前期患者12例和正常妊娠妇女10例,于剖宫产终止妊娠后立即取脐带,分离出脐动脉并制成血管环,观察其对血管紧张素II(AngII)的反应;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脐动脉中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R和AT2R)的分布与表达;脐动脉血管环对AngII的反应分别与平均动脉压、脐动脉S/D比值和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1.子痫前期组尿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1.96±0.34g/L.vs.0.23±0.03g/L,P<0.05);子痫前期组脐动脉S/D比值高于正常妊娠组(2.41±0.07.vs.2.18±0.03,P<0.05);子痫前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正常妊娠组低(2988.61±96.81g.vs.3441.12±44.22g,P<0.05);子痫前期组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与正常妊娠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2.脐动脉S/D比值与平均动脉压有直线关系,并呈正相关(R=0.41,P<0.01);脐动脉S/D比值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直线关系,并呈负相关(R=-0.51,P<0.01)。 3.子痫前期组对AngII反应的敏感性(pD2)较正常妊娠组高(7.72±0.06.vs.7.91±0.07,P<0.05);子痫前期组对AngII的最大反应幅度(Emax)高于正常妊娠组(60.88±1.04.vs.31.99±0.69,P<0.05)。免疫组化组织学检测发现在脐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均有AT1R和AT2R的表达。脐动脉血管环对AngII最大反应幅度(Emax)与平均动脉压和脐动脉S/D比值有直线关系,并呈正相关(R=0.62,P<0.01;R=0.75,P<0.01);脐动脉血管环对AngII的最大反应幅度(Emax)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有直线关系,并呈负相关(R=-0.51,P<0.01);脐动脉血管环对AngII反应的敏感性(pD2)与平均动脉压、脐动脉S/D比值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无明显相关性(R=-0.14,P>0.05;R=-0.05,P>0.05;R=0.17,P>0.05)。 【结论】1.子痫前期患者脐动脉S/D比值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提示全身小动脉痉挛状态与脐动脉的阻力呈一致性改变。 2.子痫前期患者脐动脉对AngII反应的敏感性和最大幅度均增高,提示AngII在子痫前期发病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