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了可说与不可说理论,即语言划分出可说的和不可说的界限。这种可说与不可说的理论的提出既体现了维特根斯坦从语言的界限与世界的界限的角度对于语言与世界的哲学思考,又体现了维特根斯坦在从事哲学研究时对于宗教的关注与焦虑。本文把可说与不可说理论作为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重点,试图通过语言界限与世界界限来理解维特根斯坦的可说不可说理论,理解维特根斯坦对于语言与世界的哲学思想,理解维特根斯坦的宗教焦虑,并试图建立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可能存在的联系。维特根斯坦的哲学通常可以分为前期与后期两个阶段:前期哲学以《逻辑哲学论》为代表;后期哲学以《哲学研究》为代表。众所周知维特根斯坦前后期哲学思想在具体的方面有显著的区别。然而其前后期哲学思想究竟是截然不同还是彼此联系这一问题引人深思。论文的主要观点是:维特根斯坦的可说与不可说理论,除了具有和他语言观和世界观有关的重要意义外,还为他的前后期哲学思想提供了联系。为了确立文章的主要观点,论文首先回顾了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对他的生平做了简要介绍,此外还简要回顾近期国内外维特根斯坦的研究现状,尤其是有关可说不可说理论、语言界限和宗教方面的研究状况。其次,论文试图厘清《逻辑哲学论》中的可说与不可说重要概念以便探究维特根斯坦划分可说与不可说的界线,这一界线事实上就是语言界限。论文还提出了对于“我的语言界限就是我世界的界限”的一些见解。在探究可说与不可说理论的宗教意味和宗教含义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与宗教确实存在有趣的诸多的联系。首先,《逻辑哲学论》分七章与《圣经》中七天创世纪类似;其次,维特根斯坦划出可说与不可说的界线也与宗教有密切联系;最后维特根斯坦在“我的语言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界限”中的“我”具有行而上学主体的意味,这一主体的力量类似于令人敬畏的上帝意志的力量,不可挑战、不可逾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