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国族群(跨界族群)研究,是近些年来民族研究中的一个新兴领域,人类学、政治学、历史学与地理学等学科都对这个课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涌现出了一些可喜的成果。而且,这个问题在政治实践中也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关注。但是,由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成果多属概述性质,主要是介绍中国与他国之间跨国族群在他国的一些情况。专门地针对一个跨国族群或者一个专题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之成果并不多见;而且,更需要开展大量的、基于精细的田野工作的个案研究、专题研究,以实现理论提升。 跨国族群(跨界族群)的基本特征就是“一个族群、多国分布”。由于这样的特征,该领域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上,它对于我们探讨族群(或民族)与国家的理论关系,是一个极具学术价值的新取向。在实践上,它对于有关国际关系实践,对于国家的和平与发展、边境地区的稳定与安宁,对于族际关系的和睦共处,对于跨国的边境贸易和经济文化交流,对于跨国犯罪的防治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课题以苗族的亚群Hmong人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方法上以田野调查与文献资料相结合,作者两度赴云南边境地区及其他地区进行田野工作和资料搜集,写作中作者努力实践人类学、历史学与政治学的跨学科、多角度的研究。书稿比较全面地论述了Hmong人的跨国界生存状况及相关问题,并以此为基点,对跨国族群相关理论问题做了探讨。作者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以小见大”,为管窥族群与国家的理论关系提供一个全新而有益的视角。 全书稿总共约21万字,分为七章。 第一章为绪论,阐明了本文的术语体系、理论方法、学术意义,介绍了为此研究所做的田野调查和资料搜集工作,并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跨国族群和Hmong人的研究状况。 第二章具体探讨了跨国族群的理论。首先考察了相关概念的提出与争论,继之对跨国族群作了类型学研究、形成分析,最后讨论了由跨国族群引起的、或者与之相关的现实问题。 第三章研究Hmong人在苗族这个大群体中的位置,及其主要的社会文化特征。 第四章从几个历史个案着手,论述Hmong人作为跨国族群中国一侧的边民在全国的社会政治场景中、全球的殖民主义与反殖斗争体系中的角色演示与能动性。 第五章以国别为序,研究Hmong人在其跨界分布的几个东南亚国家—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的自然与社会背景、人口、分布、迁入移出、重大历史事件等。 第六章以专题的形式,细致探究跨界Hmong人的几个重要而又基础性的问题,一是族名族称问题,二是支系问题,三是姓氏家族问题,四是语言文字问题问题。 第七章结论,对全文的论述和观点做了总结。 本论文的贡献主要在于:第一,比较全面系统地梳理了跨国界Hmong人在跨居各国的基本情况、人口分布、历史渊源、迁入移出、政治参与等,对一些个案和专题做了比较细致的研究,比如他们作为中国边民参与反抗殖民主义的历史个案,参与中国近代政治和国家建设的历史,再比如他们的族名、支系、姓氏、语言文字等问题,纠正了此前学术界关于Hmong人的一些错误观点和说法。第二,本文力图通过跨国界Hmong人的事例,探讨“国家边界”与“族群边界”的互动、“国家”与“族群”的关系。作者认为,“国家”与“族群”二者之中,国家处于强势,族群处于弱势。国家对于各种资源享有强大的支配力量,这会影响到族群的内容、形式和认同,对于族群的边界、称谓、以及语言文化都会产生重大作用力。族群则具有能动性,其能动性体现为理性和非理性两方面,手段有 “合法”与“非法”或二者兼而有之。虽然就此所做的探讨只是初步的努力,还缺乏深入展开,但是它启示了一个新颖的理论视角,是进一步深入的理论分析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