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临床及神经超声特点目的:分析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临床及其周围神经超声特点,为诊断该病提供一定的超声诊断依据。方法:1、纳入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135人,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对纳入研究对象的相应周围神经进行超声检查,检测的周围神经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坐骨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本课题组前期已经建立贵州省正常人群神经超声诊断标准,参照该标准,我们将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超声结果与之进行对比分析。2、135例患者根据疼痛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根据疼痛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组;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根据疼痛部位分为单肢疼痛、双肢疼痛和四肢疼痛三组;根据超声描述的内容分为四类分别为神经清晰度、神经横截面积、神经内部回声和卡压。运用卡方检验分析135例患者在年龄分层、病程、疼痛程度和超声下神经的异常描述上有无差异。3、57例单肢疼痛患者根据超声结果分为正常组、单肢异常组和双肢异常组三组;33例有完整的四肢超声结果的双肢疼痛患者和33例四肢疼痛的患者根据超声结果分正常组、单肢异常组、双肢异常组、三肢异常组和四肢异常组。结果:1、运用卡方检验分析135例患者在年龄分层、病程、疼痛程度和性别上的差异,结果显示神经病理性疼痛在年龄分层、病程、疼痛程度及性别上无差异;2、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好发症状依次为:麻木(39.3%)、针刺痛(32.6%)、烧灼痛(22.7%)、牵扯放射痛(17.0%),其病因学主要包括:颈腰椎病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外伤性、免疫相关性、肿瘤相关性、卡压性周围神经病变等;3、135例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超声结果以神经外膜的边界显影异常为主,57例单肢疼痛者超声下表现正常、单肢周围神经异常及双肢周围神经异常的病例数分别为7人、8人及42人,分别占12.3%、14.3%和73.7%,且在构成比上具有统计学差异。双肢疼痛和四肢疼痛者以超声下以四肢周围神经异常为主,且在构成比上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特征,运用神经超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提供了一定的超声诊断依据。第二部分不对称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超声评分建立及研究目的:分析不对称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超声下疼痛侧和疼痛对侧肢体周围神经的特点,建立周围神经超声评分系统(DCEC),并探讨其对不对称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应用价值。方法:1、收集分析40例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不对称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神经传导检查及周围神经超声检查的结果,神经传导和超声的结果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立的正常神经传导参考值和超声下周围神经的正常参考值作对照。2、对疼痛侧和疼痛对侧肢体的每条神经在超声下的神经清晰度(D)、最大横截面积(C)、回声(E)和卡压(C)进行评分,计算每侧单个肢体三条神经的总评分并用ROC曲线分析确定其诊断价值和界限值。3、根据神经传导检查结果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根据疼痛部位分为疼痛肢体和疼痛对侧肢体,分析正常组和异常组,疼痛肢体和疼痛对侧单个肢体的超声评分的差异。结果:1、神经传导的正常与否与年龄和性别无关,而与病程长短有关;2、超声评分对判断周围神经损伤是有一定诊断价值的,疼痛侧和疼痛对侧的单个肢体的异常临界值分别为5.5和2.5时尤登指数最大;3、在40例不对称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中和神经传导检查异常的患者中其疼痛侧单个肢体超声评分比疼痛对侧高。结论:DCEC评分法对不对称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周围神经损伤有一定诊断价值,病变侧单个肢体的神经损伤评分比疼痛对侧神经损伤评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