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了解西安市2016-2020年艾滋病疫情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并与同时期其他城市以及全国情况进行对比,掌握并更新其流行规律,为未来西安市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开展及相应政策的制定提供基线数据。为了实现HIV-1基因拷贝数的绝对定量,设计引物探针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在国产数字PCR平台上使用。研究方法:基于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的艾滋病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使用SPSS26.0软件对性别、年龄、学历、职业、婚姻状况、感染途径等6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使用Prism软件进行图形绘制。通过查阅文献和序列比对,设计HIV-1保守区序列的引物及探针,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测序进行扩增与验证。将扩增产物插入T-easy载体以构建重组质粒,计算拷贝数并作为后续实验的标准品,对其检测下限、重复性、特异性进行评价。基于国产平台建立并优化数字PCR检测方法,对90份不同类型的临床样本进行定量并与现有方法进行比较。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用于比较检出率的一致性,Spearman相关系数用以评价改变加样量前后两种方法定量结果的相关性,ICC组内相关系数反应不同方法定量结果的一致性。研究结果:2016至2020年西安市累计报告新发HIV感染者/AIDS患者共计5571例,整体疫情呈低流行状态,发病率从2016年的11.47/10万降至2020年的7.83/10万;男性占比91.65%,女性占比8.35%,不同年份间性别构成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15~29y,占总数的36.6%,>60y年龄组成为新的高危人群,不同年份间年龄构成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107,p<0.05);大专及以上学历水平者占总人数的43.7%,不同年份间学历状况构成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630,p<0.05);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农民是艾滋病的高发群体;未婚者占49.4%,不同年份间婚姻状况构成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性传播尤其是同性传播为近年来主要的感染途径,不同年份间感染途径构成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910,p<0.05);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雁塔、未央、莲湖、碑林等人口流动性较大的行政区。引物探针的退火温度及GC含量均在合理范围内,PCR纯化产物经鉴定与目标片段一致,测序结果显示HIV-1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及扩增效率良好(R2=0.999,E=100.9%),理论检测下限为1.9copies/μL,不同浓度质粒组内及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00%,除阳性对照外其余病毒样本未扩增出曲线,提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与特异性;使用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及另一种进口数字PCR平台对45份CD4+T淋巴细胞计数实验临床样本进行检测,三种定量方法的检出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43,p>0.05),ICC组内相关系数为0.948(95%CI:0.915~0.970),接近于1,说明三种方法对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实验样本的定量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使用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及另一种进口数字PCR平台对45份已进行过罗氏HIV-1 RNA病毒载量检测的不同浓度数量级样本进行检测,四种方法定量定量结果的ICC组内相关系数为0.918(95%CI:0.871~0.951),接近于1,说明四种方法的定量结果具有较高一致性,高浓度组检出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低浓度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本实验建立的数字PCR方法的加样量从5μL增加至30μL,再次进行定量,其与罗氏qPCR检测值的相关系数0.886增加至0.915,ICC组内相关系数从0.031提高至0.045。研究结论:西安市2016-2020年艾滋病疫情具有新的流行特点,西安市相关部门在未来的艾滋病防控过程中,要结合当下的流行病学数据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对MSM人群、未婚者保持重点监测的同时,提高对老年人群的关注,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尽可能对西安市艾滋病疫情进行长期遏制。本研究所建立基于国产dPCR设备的检测试剂对于高浓度样本样本定量结果较为准确,按预先设想在使用较低模版时对中、低浓度样本的定量灵敏度较差;与罗氏qPCR检测结果相关性较好、一致性较差;增加数字PCR体系中核酸原液的体积可提高了其与罗氏qPCR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由于样本量较少、引物设计采用单靶点、上样量低于商品化试剂盒等客观原因,所建立的方法仍有改进和优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