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逐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社会保障待遇,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一个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政府努力奋斗的目标。目前我国农村许多地方还未建立起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有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很好,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重重。概括起来主要有: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认识不高;缺乏全国统一的有关法律,政策不稳定;存在着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基金监管机制不健全;基金保值增值困难等等缺陷。一直以来,我国政府部门以及专家、学者对城镇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较多,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专注不够,因而影响了相关理论对实践活动的指导。因此探讨如何建设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本文的观点。本文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从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出发,一是提出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二是对国内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文献综述,概括专家、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和取得的理论成果;三是陈述本文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情况。主要介绍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特点、取得的进展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价值取向分析四个方面。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是在1986年开始探索、1991年进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开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初期探索阶段、试点和扩大试点阶段、稳步发展阶段、探索创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一些地方从当地实际出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做法。一是苏南的做法。二是东莞的做法三是北京的做法。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不同社会背景下其价值取向选择也不尽相同。第三部分,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缺陷。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至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客观的来说,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认识不足;缺乏法律规范、制度不稳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管理水平低、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基金保值增值困难等。未能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有机衔接;第四部分,建设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几个关键问题分析。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定性定位;农村养老保险的定性定位是公共政策选择和模式设计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困扰着这一制度的建设和发展。②政府的责任,包括政府的财政责任、立法责任和基金管理运作责任;③中心支柱和管理模式;④配套政策。第五部分,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借鉴。①部分国家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分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德国、日本和韩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的时间、内容、特征、改革经验);②经验借鉴包括:立法先行、强制性原则;普遍性原则;共同分担原则以及建立多层次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第六部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发展方向。新型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中国农村实际出发,立足于现有国情。下一步,我们的努力方向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明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保证其制度上的稳定性;优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分类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推进试点,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民个人养老金账户制度;提高农村养老保险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建立健全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的监督管理机制,探讨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和整合。第七部分,结语。对本文进行概括、拟解决的问题以及创新之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