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市场表现为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并存的二元特征。民间借贷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融资渠道。但是国内学者对民间借贷的发展一直存有争议。政府对民间借贷采取限制甚至打压的态度。2011年下半年,不少企业因无力偿还高息民间借贷而倒闭。这场“民间借贷危机”将民间借贷推向风口浪尖,尤其是民间借贷利率高,不规范,投机性等特点引发了国内不少学者的质疑。那么,企业倒闭潮的根源到底是什么?民间借贷的利率为何越来越高,直至最终成为中小企业不能承受之重?为什么民间借贷市场投机炒作之风如此盛行?政府应对民间借贷采取什么态度?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政府,正规金融机构,民间金融等主体出发,利用产权理论,并结合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对上述问题进行解释。并结合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产权制度缺陷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结构安排为: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对民间金融的内涵做了界定,通过与正规金融相比较,分析民间金融的经济特征,并结合民间借贷危机阐述了民间借贷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得出结论:民间借贷市场呈现出高利率,投机性,不规范等特点。同时折射出中小企业融资难与民营资本投资难的矛盾现象。第二章主要介绍了产权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构建了产权分析的框架,为后面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四章主要是利用产权理论与价格理论,从制度层面分析民间借贷危机的成因,通过与银行业信贷绩效对比,论证了民间借贷的合理性。得出结论:导致民间借贷市场高利率,高风险,寻租盛行的根源在于金融体系当中不合理的产权制度——政府利率管制,设置进入壁垒形成银行业对货币产权的合法垄断;公有产权效率低下;个人对自由货币的产权受到约束,民间借贷市场缺乏保证交易合同得以顺利执行的契约保护制度等因素,而不是民间借贷本身。第五章是对全文的研究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根据前文对民间借贷危机成因的分析,总结了我国目前银行业中产权制度的不合理之处,指出将来制度创新的方向。首先是建立有效的产权制度,从法律上保证资金所有者的放贷权利,确立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提高制度安排的效率。其次是进一步降低银行业进入门槛,使民间金融享有与国有银行平等的待遇。最后是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寻租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