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OS与01-144协同控制番茄青枯病作用及机理研究

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uzu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青枯病是由茄青枯拉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 (smith) Yabuuchi et al]引起的世界范围内的毁灭性病害。由于青枯病菌可经土壤传播并在维管束中危害寄主,所以防治起来十分困难,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单一防治措施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植物内生细菌作为病害的生防菌具有一定的优势,且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生防菌与诱导寄主植物抗病性及化学药剂相结合使用可以提高生防菌的生防效果。本研究将SA、OS与生防内生细菌01-144相结合进行了协同控病的试验,并初步明确了控病作用及协同增效的机理。 1、用滤纸片法和稀释琼脂法测定时,SA 0.5 mmol·L-1、1 mmol·L-1、2 mmol·L-1、3 mmol·L-1和4 mmol·L-1等5个浓度溶液在对青枯菌的体外抑制试验中,均未表现出抑制作用:温室测定表明:在含SA各浓度的NA平板上生长的青枯菌的致病力与对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用SA上述溶液对番茄青枯病进行温室控病试验,在浸根、灌根、喷雾、浸根+喷雾和灌根+喷雾等5种处理方法中,灌根+喷雾的方式防效较好,当SA的浓度为2 mmol·L-1时,第25 d的防效达到了37.93%。 另外,在浸根和浸根+喷雾的方法中SA 3 mmol·L-1和4 mmol·L-1对番茄苗产生了药害。 2、用滤纸片法和稀释琼脂法测定,OS 200倍、400倍、600倍和800倍浓度的溶液在NA平板上对青枯菌具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对番茄青枯菌的最小抑制浓度是500倍。但是,温室测定时,它们对番茄青枯菌的致病力没有影响。将OS上述各浓度应用于温室盆栽试验,在同上的5种方法中,灌根+喷雾方法的效果最好,其中OS 200倍、400倍溶液的防效分别达到了46.43%和39.29%。 3、生防菌ol-144在含SA 0.5 mmol·L-1~4 mmol·L-1浓度溶液的NA平板上生长速度与菌落形态等性状均与其在对照NA平板上的生长性状相似,而且它们之间的菌落数量无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SA对ol-144的温室控病能力没有影响。 将SA与ol-144按体积比1∶1相混合,使得混合液中SA的终浓度为2 mmol·L-1、3mmol·L-1,ol-144的终浓度为6×108cfu·ml-1。混合液在采用3次灌根+喷雾时的防效比单用ol-144的分别高31.25%和18.76%。 4、OS 200~800倍液在NA平板上对01-144的生长没有影响。但是含OS 200倍液降低了01-144的温室控病效果,其他浓度的OS溶液对01-144的温室控病效果没有影响。 将OS与01-144按体积比1∶1相混合,使得混合液中OS的终浓度为400倍、600倍,01-144的终浓度为6×108 cfu·mL-1。混合液在采用3次灌根+喷雾时的防效比单用01-144的分别高43.76%和25.01%。 5、在研究协同控病作用机理时表明,01-144的无菌发酵液与SA、OS分别混合后能够对青枯菌产生抑制作用;番茄植株经过混合液处理后,体内与抗病反应有关的苯丙氨酸解氨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潜在除草剂安全剂Ⅰ(N-乙酰基-1-氧杂-4-氮杂-螺[4.5]癸烷)、潜在除草剂安全剂Ⅱ(N-氯乙酰基-1-氧杂-4-氮杂-螺[4.5]癸烷)、潜在除草剂安全剂Ⅲ(N-三氯乙酰基-1-氧
近几十年来,化学除草剂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残留毒性高、难降解、破坏生态平衡、抗药性杂草的出现等。杂草生物防
TADDOLa类配体是不对称合成领域里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手性配体,可以由酒石酸酯的乙缩醛或缩酮与芳香格氏试剂反应很容易得到,它们与金属配位后应用于二乙基锌对醛酮的加成反应、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