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水管网中微生物的再生长严重影响我国的城市供水安全。针对黄河下游地区缺乏准确的水质生物稳定性评价数据,并且评估体系尚未完善统一的现状,本文开展了相关研究。本文以黄河下游某市给水管网为研究对象,通过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微生物可利用磷MAP、异养菌平板计数HPC等指标的测定,考察了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分析了管网中细菌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并通过管壁生物膜生长模拟反应器,探究了生物稳定性指标间的关系,建立了利用反应器测定生物膜生长能力的方法,分析了生物膜生物量在水质生物稳定性评价中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在实际给水管网的监测中,2011年2月份到7月份,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值在8.7~328.7μg/L之间,83.6%的检测数据AOC<100μg/L,其值随季节变化、水温升高而升高,随管线沿程变化规律不显著。AOC-P17在AOC组成中占优势,季节变化特征较AOC-NOX明显。以引黄水库作为水源的两水厂给水管网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存在差异,其值在0.06~0.63mg/L之间,夏季平均值明显高于春季。AOC/DOC及BDOC/DOC有季节特征,而AOC/BDOC则不明显。管网取样点生物可利用磷MAP整体水平较低,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管线沿程变化规律。管网细菌生长的限制性因子分析表明,管网不同取样点细菌再生长限制性因子有差异,AOC、磷及其它无机营养元素均有可能成为限制性因子。在进水AOC较为稳定的情况下,水中AOC的水平随悬浮菌及生物膜生物量的增加而相应降低,反之亦然。管材对于管壁生物膜的影响较大,与PVC管相比,铸铁管容易发生锈蚀,易于形成生物膜,且铁锈沉淀会增加浊度。铸铁管不利于给水管网中水质生物稳定性的维持,PVC管优于铸铁管。附着性指标对于优化完善水质生物稳定性有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指标,应当纳入水质生物稳定性评价技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