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传播视野中农村科普带头人的案例研究——以内蒙古鄂托克旗与察右后旗为例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aiyan1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科学传播与普及事业的发展迅速,目前已有不少对农村地区的农牧民科普研究的案例。但从笔者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来看,在以往的对农科学传播的研究中主要是对各种传播内容和媒介的关注,而忽视了传播主体的研究,将农村科普带头人作为重要的研究对象的还比较少,即使有也主要局限在新闻报道类的文章,缺乏具体深入的案例研究和学理分析。  农业科学技术传播作为政府与农民、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是科技传播中的关键环节,科技信息能否在这“最后一公里”有效传播给农民成为问题研究的落脚点。介于科普工作者和农牧民群体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现实差异,即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之间对于科技信息的传播和农牧技术的推广在实际的科普工作中较难衔接。然而,农村科普带头人似乎恰好能架构于两者之上,能较好的承担这一工作。因此,将农村科普带头人作为农村地区科普事业的重点研究对象,有着很强的必要性。  本论文选取内蒙古鄂托克旗、察右后旗等地的农村科普带头人和当地的农牧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录音访谈的方式,来研究当地农村科普带头人科学传播的内容、方式的特点及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在科学传播理论的视野内,对农村地区科普带头人科学传播的模式加以建构和反思,提出若干建议性对策。同时,开展农村地区科普带头人案例研究将有利于为农村偏远地区科技信息的传播提供案例研究和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从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确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这十年称为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期”。市场
鞠实儿教授在一系列的论著中,系统阐述了广义论证理论,主张对不同文化下的说理规则进行探究。在对该理论的解读下,本文从历史上备受争议的阿赞德(非洲的一个民族)逻辑入手,研究了原
学位
一个信念如何在知识上是可以接受的,这是知识论的首要问题。有神信念要面对两个有关知识辩护的问题,一是能否证明真假,二是能够知识上得到辩护。本论文即是要考察有神信念的辩护
学位
在唐宋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李翱的《复性书》作为唐代儒学复兴运动中阐发儒家心性论思想的代表性作品,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本文从《复性书》之于《中庸》的诠释方面入手,指
学位
当前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表现为各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较量,而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直接取决于该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又与国民的科学素养水平直接相关,而公众
亚当·斯密(1723一1790)是苏格兰启蒙运动时期伟大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建构良序经济社会是斯密经济伦理思想的主旨。良序经济社会在斯密看来是指一种良性的经济伦理生活状
美的本质问题一直是历代哲学家热衷探讨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总是跟随着哲学观点的变化而变化,受一定时代文化的影响必然存在各自特定的观点。在当代文化环境中,论文以历代思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