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互联网金融概念出现以来,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网络众筹、现金贷、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数字货币依次进入公众视线。其中网络借贷由于发展较早、进入门槛低,并且补充了我国金融市场空缺,实现了飞速发展。网络借贷的飞速发展一方面为用户提供了便捷,提高了金融市场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监管滞后等原因,成为了网络金融诈骗的温床。随着监管政策的颁布和实施,网络借贷行业门槛提高,出现了网贷平台退出热潮。值得庆幸的是,不同于过去网贷平台大多以卷款失联跑路结尾,自2015年开始,发出停业退出公告,正常结清出借人资金的平台大幅增加,这种行为被称为网络借贷平台的良性退出,且良性退出比例在之后的2016年、2017年均超过了恶性退出比例,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公众对网络借贷行业的看法。本文针对网络借贷平台退出,通过文献分析及调查、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认识到网络借贷企业由于具有金融属性,其退出过程肩负着比一般企业破产清算更为重大的社会责任,处理不慎就可能增加出借人资金损失,扩大本可避免的社会危害。网贷平台的退出,既是公众关注核心,也是各参与主体矛盾的集中点。在对行业现状、退出现状及案例进行研究后,本文提出在网络借贷退出方式中,除了已有的恶性退出和良性退出,还应明确划分无力经营破产导致的中性退出。发现了退出热潮的产生,主要受监管政策更变、企业经营环境、风险管理和其他一些因素影响,并且不同退出方式会受到主客观原因发生转化。通过分析,发现了我国网络借贷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直至现在,网贷平台退出仍缺乏法律法规严重缺失,监管主体的介入行动不明显,流程不通畅,且没有官方途径的保障措施,对于面临困难的网贷平台和参与主体缺少救济。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和发现的问题,本文总结出对出借人、借款人、网贷平台、监管机构及其他各参与主体的建议;建议监管机构提供有效的监督、接管、保险和救济措施,保证良性退出的顺利进行,防止平台由中性向恶性转化,公平公正地保护所有网络借贷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保证我国金融市场的有序发展,并根据网络借贷行业监管的经验,为未来更多的金融创新监管提供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