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促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城市土地的有偿使用以及住房商品化制度改革后,在市场经济作用的机制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产业和人口在城市的高度集中,带来了对土地和住房供应的巨大压力,城市住房供需矛盾凸显。近十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把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基本建立了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但从总体来看,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经济适用房用地选址中存在“空间失配”问题,城市弱势群体的空间权益诉求未得到充分保障。 本文针对城市经济适用房建设“空间失配”问题,对城市经济适用房空间区位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城市经济适用房用地选址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在分析南京市经济适用房空间区位现状的基础上,对“十二五”期间南京市城市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比例以及供给规模、时序进行预测研究,引入“多因素综合评价法”作为经济适用房空间选址的定量分析手段,并运用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探讨南京市主城区经济适用房空间区位的优化引导。 本文拟从三个部分对南京市主城区经济适用房空间区位进行研究:首先,对经济适用房选址的影响因素、基本原则、技术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经济适用房用地选址的技术方法;其次,在对经济适用房政策沿革和空间区位演化特征归纳的基础上,分析南京市经济适用房空间区位现状与问题;第三,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南京市主城区适宜选址的经济适用房地块进行综合评价,并从空间布局上予以优化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