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口头叙事能力与阅读环境的相关研究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higuo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头叙事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交流最常见的形式。但儿童在有能力娴熟、自如地叙事之前,首先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积累大量的阅读经验,储备叙事所需的基本技能。一个优质的阅读环境,有助于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延续儿童的自发阅读行为,让儿童接触更多精准的语言,学习如何更好地叙事。因此,我们希望通过以下三个研究探索小学生口头叙事能力与阅读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
  研究一:我们编制学生、家长和教师问卷,以虹口区普通公办小学为例,随机选取三至五年级共258对亲子和师生,调查上海市小学生的阅读环境现状。结果发现:(1)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待加强,图片类材料的阅读不受重视,家庭和学校是小学生最主要的两大阅读环境,社区阅读环境不成气候;(2)小学生的亲子阅读活动匮乏,家长阅读榜样不明显。家庭阅读环境受到父母教育程度的影响,而不受家庭经济水平的影响;(3)当前阶段,学校更注重硬件阅读环境的打造,而忽略了课时安排、课程设计等软件阅读环境的建设。
  研究二:我们对研究一中三至五年级共252名小学生,通过故事复述、看图叙事和主题叙事三种不同类型的叙事任务来测量小学生的口头叙事能力。结果发现:(1)三至五年级小学生的综合口头叙事能力随年龄增长逐渐提升,在四至五年级会有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2)小学生讲述个人经历的叙事能力发展较早,叙述主题更贴切。而讲述虚拟故事的叙事能力发展较晚,在四、五年级呈“后来居上”的快速发展趋势,故事的结构意识更强,使用更多的人物对话阐述角色关系,运用叙述语气对故事进行解释或发表自己的观点;(3)文字提示对于儿童叙事时词汇使用的丰富度和自由度有阻碍作用,无文字提示更容易激发儿童调用自己所掌握的词汇进行叙事,而小学生对于观察图片进行叙事的个体差异最大。
  研究三:在研究一和研究二的基础上,我们对249组三至五年级小学生的口头叙事能力和阅读环境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1)三至五年级小学生的口头叙事能力与阅读环境有高相关性。从年龄角度来说,三、四年级小学生的口头叙事能力与家庭阅读环境的关联度更高,而五年级小学生的口头叙事能力与学校阅读环境的关联度更高。从叙事类型来说,故事复述和主题叙事能力与阅读环境的关联度更高,看图叙事能力与阅读环境的关联度略低;(2)从阅读环境的各个因素具体来看,家庭经济地位对儿童口头叙事能力没有预测作用,亲子阅读活动和班级阅读活动对三个年级小学生的口头叙事能力均有正向预测作用。
  通过以上三个研究,我们认为:(1)上海市小学生的阅读“软环境”有待加强;(2)小学生口头叙事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升,但趋势受叙事类型和维度的影响;(3)小学生口头叙事能力与阅读环境存在相关,这种相关在儿童不同年龄的表现不同。成人与儿童切实的阅读互动是儿童叙事学习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中国的“普及法律常识”的社会功能研究为主题,将普法置于国家治理的变迁路径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中考察,通过描述和分析普法的七个“五年规划”的历程及其内容的变化,探讨普法在国家法治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直致力于现代化建设,国家治理的模式和治理理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念。我国要想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就必须加强我国的法治建设,因
五城察院即巡视五城御史(“五城察院”亦可简称“五城”),五城属都察院的下属机构,专司稽察五城事件。清朝将京师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为旗人居住生活区,外城为汉人、汉官居住生活区。因外城有中、东、西、南、北五个城区,故合称为“五城”。京师为清代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历代统治者都对其特别重视,尤其是治安管理秩序的维护,如秦汉时期设置的郎中令、卫尉、中尉;辽金元时期设置的警巡院;而到了明清时期则逐渐演变成了
学位
随着中国社会转型的日益深度,在权力日趋多元化的同时,也逐渐出现异化的问题,并导致了腐败问题的激增。面对此类棘手问题,行政监察权只能满足行政体系内部的执法监察、廉政监察与效能监察,不仅难以适应于新时代反腐败斗争工作,也不符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中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要求。因此,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中共中央提议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等三地开展国家监察体制
本文旨在大体阐述国际法特别是国际人道主义法在保护战俘中所扮演的角色,因为该法通过保护人权和维护人的尊严的条约以及公约来保护战俘的权利。  自 1967 年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领土以来,三分之一以上的巴勒斯坦人被监禁。尽管国际上认可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自决权,国际社会也不断谴责以色列占领当局的非法占领,但是以色列仍然将巴勒斯坦人民作为无国家和无主权的群体对待。因而,以色列在对待巴勒斯坦囚犯时不是把他们视
学位
公司归入权在化解公司治理中的内部风险上发挥关键作用,该制度不仅直接影响个案中公司的实际利益,更直接关系到董事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整体结构。然而,我国《公司法》对公司归入权的行使规则尚付之阙如,完全缺乏可操作性。尽管既有的研究成果颇丰,但至今仍未解决诸多疑问,尤其是公司归入权自《公司法》、《证券法》于2005年修订并实施以来,其适用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回应?法律适用概率极低是学者质疑公司对短
近年来,涉诉信访数量的不断增长与拒不履行民事裁判的现象频发,让人们开始关注当前司法裁判说服力不足的问题,并且反思法官在审判权力行使与裁判结论说理等方面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其中,诉讼突袭因素以其对程序影响之广泛和普遍而备受关注,突袭裁判更被指是现阶段司法裁判权威性不足的重要原因。突袭裁判一方面违背了民事诉讼理论一贯强调的辩论主义、处分权主义和诚实信用原则,另一方面忽视了法官在释明和心证公开方面的义务履
法益的抽象化现象并不是现代社会的新兴产物。虽然法益的概念从最开始被提出到之后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是从物质(法的财)的角度进行研究,但法益的抽象化趋势在法益理论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对法益抽象化趋势的探讨并不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界,传统的刑法法益保护都较为具体和明确,但在如今的“风险社会”中,刑法法益有了新的变化趋势:法益抽象化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抽象的集体法益、超个人法益的
学位
对“套路贷”犯罪定性,实务中存在诸多问题。理论对此研究较少,且法理剖析不足,观点不一。本文总结了“套路贷”犯罪的基本行为结构,从理论视角,将其划分为基础型“套路贷”犯罪和加重型“套路贷”犯罪,结合实践中“套路贷”犯罪的疑难问题及其争议,从而对犯罪定性问题作出解决。  本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组成,其中正文分为四个章节:  第一章介绍“套路贷”犯罪的相关概念和行为表现。以司法实践为准,“套路贷”犯罪是
当前,理论界对该课题的研究总体上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这些研究缺乏系统性,很多方面众说不一,理论论证不足;且1997年《刑法》规定的知识产权犯罪也还有待完善.鉴于此,笔者以知识产权刑法保护为研究对象,分析论和分论上下两篇论述.总论通过论述知识产权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当前知识产权刑事立法的不足之处提出相应对策.针对理论界对适用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各种问题观点不一的情况,分论对各罪逐一论,并在论证分析其他
学位
德国弄事法学家培德斯(Karl Peters)曾经分析许多法院有关刑事判例后,得出结论:"刑事诉讼程序的重心是在于证据".证据是控辩双主在刑事审判中支持已方主张、展开"攻击"与"防御"对抗武器, 是法官认定事实并据为裁判的基础.因此,何为证据,如何收集利用,法官如何对之采信等,不能无一定的规则为其准绳.此谓证据规则建立之必要.尽管中国目前法律制度日益健一,但发展很不平衡,法官素质不是很高,这势必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