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小舟蛾产卵对2种黑杨派无性系的诱导抗性研究

来源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card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寄主植物可以通过诱导抗性对有害生物进行防御,这是实现害虫生态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杨树是我国重要的人工林栽培树种,杨小舟蛾作为杨树主要食叶害虫对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损失。而杨树的品系较为丰富,利用无性系间的差异及其诱导抗性是实现害虫生态调控的基础。目前对杨小舟蛾的防治研究主要集中在虫害发生后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方面,利用树木自身抗性进行虫害预防的研究较少。在诱导抗性研究方面,对取食诱导的抗性研究较多,产卵诱导的抗性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展开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sieversi(Staudinger))产卵对2种黑杨派(Populus section Aigeiros)无性系的诱导抗性研究,为林木诱导抗性的利用及杨小舟蛾的生态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选取对杨小舟蛾具有寄主选择差异的欧美杨108号(108杨)(P.×euramericana‘Guariento’)和欧美杨111号(111杨)(P.×euramericana‘Bellotto’)为实验材料,其中108杨更具敏感性。实验共设置产卵植株、邻近植株和对照植株,统计3种处理植株上的产卵量并分别采集产卵后24h、48h和72h的挥发物进行气质联用(GC-MS)分析;将5种主要挥发物成分对雄蛾、雌蛾、交配雌蛾的触角电位测试中最大的反应剂量滴在植株叶片上再统计产卵量。同时,观察幼虫取食3种处理植株叶片的存活状况,并测定3种处理叶片的可溶性糖、全N、游离氨基酸、单宁和总酚的含量变化。另外,采用Illumina HiSeq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对3种处理植株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基因表达差异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杨小舟蛾分别在108杨和111杨上产卵后,各自与产卵植株邻近的植株再接虫的产卵量均显著降低,并且108杨的产卵和对照植株上的产卵量均分别显著高于111杨。同时,108杨和111杨上一旦出现卵块后,直到卵期结束卵粒数量均基本不变。
  (2)利用GC-MS对杨小舟蛾产卵后的产卵植株、邻近植株和对照植株进行寄主挥发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棕榈酸甲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β-蒎烯、3-蒈稀、苯乙烯这5种主要成分的相对含量均发生变化。其中,β-蒎烯都只在108杨和111杨的产卵和邻近植株中检测到,3-蒈稀在产卵和邻近植株中的相对含量在产卵后24h、48h和72h均显著高于对照植株。雄蛾、雌蛾和交配雌蛾均对50ng/μL的棕榈酸甲酯和丙烯酸-2-乙基己酯、5ng/μg的3-蒈稀和β-蒎烯、10ng/μL的苯乙烯的触角电位反应最大。3-蒈稀、β-蒎烯和苯乙烯能使杨小舟蛾在108杨上的产卵量显著降低,同时3-蒈稀和β-蒎烯也能使其在111杨上的产卵量显著降低。
  (3)杨小舟蛾取食108杨和111杨3种处理(产卵植株、邻近植株、对照植株)叶片的幼虫存活率均差异不显著。108杨产卵和邻近植株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植株;111杨产卵和邻近植株的二糖和全N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植株,且产卵植株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植株。同时,108杨邻近植株的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产卵和对照植株;111杨产卵和邻近植株的总糖/全N值均显著高于对照植株。108杨产卵植株的单宁和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植株,而邻近植株的二者含量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111杨产卵植株的单宁和总酚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植株;同时邻近植株的单宁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植株,而总酚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4)转录组测序共产生304,526,107条序列(平均长度300bp,约40.77Gb),每个处理平均有63.60%的序列可以与毛果杨参考基因组匹配。108杨产卵和邻近叶片分别筛选出571个(上调表达408个,下调表达163个)和48个(上调表达16个,下调表达32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111杨产卵和邻近叶片分别筛选出1234个(上调表达433个,下调表达801个)1784个(上调表达173个,下调表达1611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功能注释及代谢途径分析结果表明,4个对比组(108-O vs108-C、108-N vs108-C、111-O vs111-C、11l-N vs111-C)分别有2830个、276个、6310个和9338个差异显著基因被功能注释,各自涉及生物学过程、细胞组分、分子功能3种GO分类的42个、30个、44个和46个生物学功能,主要包括“细胞部分”、“催化”、“代谢过程”等功能。108杨产卵叶片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植物病原菌互作、亚油酸和氰基氨基酸代谢通路上,108杨邻近叶片没有显著的富集通路;111杨产卵叶片主要富集在代谢途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天线蛋白、氮代谢和亚油酸代谢通路上,111杨邻近叶片主要富集在代谢途径和次生代谢物质合成通路上。108杨和111杨的产卵和邻近叶片中与PR蛋白、先天免疫调节、生物胁迫反应等功能相关的防御基因分别上调表达,但具体基因存在差别,而与光合活性相关基因全部显著下调表达。
  杨小舟蛾产卵后,108杨和111杨的产卵和邻近植株均表现出了诱导抗性,3-蒈稀和β-蒎烯作为植株间传递的化学信号显著降低了邻近植株上的产卵量。同时,产卵和邻近植株的营养物质含量都发生改变并且次生代谢物质含量不同程度增加,提高了其化学防御能力。在分子水平上,产卵和邻近植株的差异基因表达主要涉及“细胞部分”、“催化”、“代谢过程”等功能基因及与抗性相关的防御基因、降低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积累、增加次生代谢物质合成等抗性反应。杨小舟蛾产卵分别诱导了2种黑杨无性系的产卵和邻近植株在生理生化及分子水平上启动了防御反应。
其他文献
学位
植物开花是植物生活史上复杂的过程,由于木本植物具有童期长,基因组杂合度高等客观因素,使得木本植物开花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缓慢。楸树(Catalpa bungei C.A.Mey.)属于紫葳科梓树属多年生木本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用材树种。自然界中楸树具有较长的童期,栽植后五年以上开花,花期为10-15天。百日花楸树是课题组培育的新品种,栽植当年开花,花期近百天。百日花楸树为楸树开花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
学位
斑叶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植物叶色变异类型,对解析叶色变异机制、发掘新基因、阐明功能蛋白互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目前关于斑叶研究多以人为创制的突变体材料为主,鲜有自然叶色变异的报道。灰楸(Catalpa fargesii Bur.)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珍贵的用材树种和著名的观赏树种。“麦缘锦楸”叶片呈中间绿边缘黄的斑叶特征,是从灰楸中选育出的自然变异新品种。本研究以其叶片黄色和绿色部分为试材
学位
森林生长模型能够预测林木生长变化,为森林经营决策提依据。传统统计模型在应用时常常需满足一定的假设前提,如独立、正态分布和等方差,且存在非线性回归参数难以收敛等问题。森林数据很难满足这些要求。非参数、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的快速发展,为森林生长建模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并成为生长收获模型发展的一种趋势。但缺乏系统性的应用研究,尤其是天然混交林的研究很少。本文以吉林省天然针阔混交林为对象,着重回答以下几
生物结皮是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中常见的地表覆盖物。生物结皮在适应极端条件生存的同时,还能通过自身生命活动及代谢,影响和改变周围微环境。土壤细菌作为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中土壤重要的生物组成成分,在能量循环和物质转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促进沙土养分积累并改变其理化性质,从而影响高等维管植物的定殖和成长。本研究以不同类型生物土壤结皮、结皮下伏土壤样品以及毛乌素沙地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离培养方法
森林天然更新是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森林经营管理研究中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关于森林天然更新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常见树种,对珍稀濒危树种的天然更新研究较少。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陆均松(Dacrydium pierrei Hickel)存有较为严重的天然更新障碍,已成为珍稀濒危树种。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天然条件下珍稀濒危树种陆均松的种子雨和土壤种子库的时空动态特征,幼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