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土地需求日益膨胀,大量的农业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从而造成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农民失地后通常面临两种选择,一是农民利用地理优势,一般通过租赁房屋或做一些小买卖,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富足,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城中村。另一类失地农民则由于补偿款少难以维持生计,而不得不进城务工,这类农民的生活很容易陷入困境,他们生活没有保障,徘徊在城市的边缘,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他们游走于城市和乡村之间,依靠少得可怜的征地补偿费艰难度日。本文主要关注第二类失地农民,他们日益成为中国最弱势、最缺乏保障、最边缘化的群体,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和处理好这部分失地农民的问题,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失地农民的政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的压力。本文主要以农民失地问题为研究内容,首先在回顾我国农民失地演变过程的基础之上,描述现阶段我国农民失地的基本状况:其次搜集近五年中国农民失地案例,并在对案例进行归类整理的基础上,总结出我国农民失地的类型和特征;再次梳理了农民失地后引发的社会问题,如使农民生活陷入困境,使农民家庭陷入贫困,造成社会极大的不公正,造成农民失地后身份的尴尬,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等,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土地补偿制度不合理,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基层政府行为缺乏自律,村干部行为缺乏监督,农民缺乏竞争力和维权渠道不畅;最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建立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全面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加强基层政府的自律,提高村民自治的程度,监督村干部行为。本文在众多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实证角度出发,通过文献回顾、网络资源统计整理、走访土地管理部门及社会调查等多种途径收集到2002~2007年全国范围内农民失地案例76个,采用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并结合访谈调查获得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的第一手感性资料,为本文的完成提供了一定的现实依据。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试图探索适合我国失地农民问题的公正、合理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长远发展提供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