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芥菜(Brasscia juncea Coss.)是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薹属(Basrscia)蔬菜作物,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芥菜不耐酷暑和严寒,适宜于冷凉湿润气候条件下栽培,南北各地均以秋播为主。但由于芥菜的阶段发育对低温和长日照要求不严格,低温春化和长日照会互补,只要完成营养生长就可能抽薹开花,进而对商品性产生影响。同时在育种上,为了缩短育种周期、加代繁殖、加快育种进程,需要提前抽薹开花期;而制种时,为了父母本的花期相遇,又需要调节双亲抽薹开花的一致性,所以深入研究芥菜抽薹开花性状及其机理显得非常重要。本试验从芥菜抽薹性状遗传规律及相关基因分子标记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本试验以芥菜为材料,利用混合群体分离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 BSA)将由同一对亲本得到的F2代群体按照抽薹时间的早晚分成早抽薹群体和晚抽薹群体两组,构建DNA池,然后使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两个DNA池进行分析,寻找与芥菜抽薹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利用该标记对76个单株抽薹性进行鉴定。试验结果如下:1.芥菜抽薹遗传规律早抽薹亲本材料03号和晚抽薹亲本材料41号经春化处理后的抽薹时间相差30天左右,以此为参考依据,对F2代植株群体经春化处理后的抽薹时间进行划分,对结果进行x2检测表明,芥菜抽薹性状符合1:2:1的遗传规律,但是植株群体的抽薹时间并不完全一致。由此推测芥菜抽薹可能受一个主效基因控制。2.芥菜抽薹相关基因ISSR标记建立了适宜芥菜的ISSR体系。20μL反应体系:dNTPs为0.8 mmol/L,TaqDNA聚合酶为1U,引物为1.0 pmol/mL。对50条ISSR引物使用两亲本及F2代极早抽薹和极晚抽薹基因池进行筛选,最终寻找到在两亲本及F2代均表现相同多态性的引物1条,编号为UBC826。使用引物UBC826,在F2代进行ISSR扩增,结果发现一条大小约为1.9kbp的多态性条带,在早抽薹群体表现为有带,晚抽薹群体表现为无带。经过统计计算遗传距离为4.0cM。3. ISSR-PCR反应产物两种电泳方式对比分析芥菜ISSR-PCR扩增片段大小,确定适于芥菜ISSR的聚丙烯酰胺电泳凝胶配方:30%聚丙烯酰胺溶液为6.20mL,5xTBE为7.50 mL,10%过硫酸铵为270μL,TEMED为50-tL。对芥菜ISSR-PCR反应产物分别进行1%琼脂糖电泳和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比分析,发现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可以有效分离扩增产物,特别是在1kbp-2kbp之间的条带可以显著提高条带分辨率,降低分析难度,有利于ISSR-PCR反应产物的分析。4.抽薹相关蛋白的分析分别提取F2代极早抽薹和极晚抽薹群体的花薹的可溶性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5%浓缩胶,10%分离胶),最终在35kDa附近寻找到一条可能与芥菜抽薹相关的可溶性蛋白条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