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是当前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难题。随着广大人民群众寿命的大大提高,老年人人口基数不断增大,所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在我国农村,改革开放后广大农村在生产方面发生了改变,生活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归根揭底就是经济模式变化了,特别是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出,原有的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现有的家庭规模在逐渐变小,更多的年轻人选择去了城市谋生或居住,而广大农村剩下了大量劳动能力基本丧失、生活需要照顾的老年人,农村家庭规模正向着核心化、空巢化发展,这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这样所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在目前我们的现实保障水平下,若何解决好他们的养老问题,成了不可回避的难题。农村空巢老人不同于城市空巢老人,他们可获得的养老资源较少。受养老观念、养老资金短缺、养老资源稀少、社会保障不完善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现有的养老方式已不能满足这一特殊群体老人的养老需求。能否妥善处理我国广大农村老龄化、空巢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当前,关于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模式问题研究很少,即便在研究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时,学者们所研究的方向也主要围绕养老保障制度,缺少对养老服务模式的系统研究。相比于我国特殊的国情,现有养老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我国广大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已出现了诸多问题和矛盾。本文将在分析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找出矛盾根源,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搜集文献资料等方式,着手前期理论资料的准备,并以马斯洛需求理论及多中心规制理论为理论基础,在国内外广大学者对养老服务模式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调研情况,深入分析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现状及养老需求,找出现有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如新加坡、德国、美国等国的养老成功经验,并分享我国上海、杭州、河北等省市的先进做法,进行系统理论研究,从而探寻当前适合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养老服务模式,最终分析归纳出如何构建“以居家为基础、以农村社区互助养老为支撑、以养老保险为保障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的原则及路径,并达到让本研究对国家在解决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境政策制定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有关问题具体如下:第一部分以所研究背景和意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基础,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主要概括了空巢老人、养老服务和养老服务模式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论述了创新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模式的必要性。第三部分通过调研,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及农村现存的几种养老服务模式并找出了空巢老人养老服务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第四部分重点农村空巢老人现有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各分析归纳出了多条意见,并对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剖析。第五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养老的成功经验,并对国外新加坡的养老合作社与居家养老、德国的居家养老护理型与老年住区式养老、美国的退休社区与居家援助养老,以及国内上海的居家养老服务券、河北的“幸福大院”互助养老服务、杭州的1+N养老服务供给等诸多经验进行了总结,归纳出了在我国特有的国情下,借鉴其实践经验,就必须创新农村空巢老人现有养老服务模式,积极探索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和力量,让各参与主体各尽其职,形成养老合力,最终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第六部分从创新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养老服务模式为出发点,分析归纳出解决当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原则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