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师科研越来越受到重视,“科研兴校”已成为潮流,中小学“教师科研”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扩大学校知名度等方面的作用得到认可。尽管关于教师是否应该参与“教师科研”的问题已经初步取得了共识,但是“教师科研”的有效性以及与之相关的系列问题却还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和解决。“教师科研”的行为和结果与教师发展之间并不存在必然正相关。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调查法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科研现状进行研究,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科研”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的成因和探究解决问题的对策。此外,笔者以较早进入新课程改革的江苏省和浙江省的英语教师的“科研”为例,通过对发表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上的中小学英语教师的科研成果的分析和对宁波市中小学教师的调查结果研究,进一步从微观的角度对“教师科研”低效的原因和对策方面进行了印证研究。本论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教师科研”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从国际、国内背景方面对“教师科研”的发展作了大致的说明,提出“教师科研”有效性缺失的问题。第二部分:我国“教师科研”有效性问题与原因分析。本章主要从宏观、微观角度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科研”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将成因归结于三大方面,即制度层面的原因、评价层面的原因和教师个人层面的原因。第三部分:实现“教师科研”有效性的策略。包括提高教师自我认识水平,保证“教师科研”作用的发挥;完善教师基本素养,建设新型教师队伍;改变观念,注重研究方法,处理好“教师科研”与教学工作的关系;优化中小学“教师科研”的管理体制,创设良好的科研环境;普及教育科学知识,提高教育科研者的素质;完善教育科研的评价机制;重视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等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