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叙述视角是作家对形式的选择,但通过叙述视角所传达的意义的生成,却是作家精神理念的显现。本文把叙述视角作为深入研究王安忆小说的新的切入点,从叙事学的立场出发,梳理王安忆二十年创作中复杂的叙述视角和意义转换的脉络,审视其职业化的创作历程的变迁,展示一个作家对主体意识的坚守和超越意识的张扬,力求对王安忆为中国叙事文学理论与实践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一个较为公允的评价。对王安忆小说创作整体脉络的梳理是以限知视角和全知视角的转换为主线的。她由最初限知视角下的自我言说,转向全知视角后的文化批判,到全知视角下的生命本相,多重视角下的命运反思,再到全知视角下的生命寓言等。其间,经历了从个人内心世界走向对生命进行抽象思考的精神探索,继而又回到人类生存的世俗状态的创作观的日益成熟。视角生成意义。王安忆对小说写作技巧的探索,使叙述视角被作为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参与内容意义的直接生成。隐藏在形式背后或超越形式本身的,是作家思维方式和小说观念的根本变化。视角为意义而存在,以此来理解王安忆小说中视角的转换及其背后的原因。王安忆的小说具有女性文本中独特的母题、结构、情节、象征和语言,在叙述视角的形式背后,隐含着作家的声音和隐喻着主体的自觉。她在视角的转换中实现着自己对创作物质化的追求,通过视角交错转换来阐发自己的写作理想。视角生成意义,但从既定模式出发的视角的转换也可能导致意义的失落。 王安忆的作品尽管各个时期小说中的主人公具有不同的身份和背景,<WP=38>但他们都被作者用自身的理性所规定着,成为一种历史在其中处于匿名状态的不自由的人。这种缺少留白的叙事使我们总是无法摆脱作者的意志,在叙事的关键之处,都被作者嵌入了强有力的价值暗示。这样,读者的话语接受过程就变成了单向的过程,其实质也成为了一次意义的消解过程。也就是说,作家在叙述视角上的可贵探索,生成了她追寻的主观意图的绝对空间的意义,但却消耗了小说应有的通往开放和未知之途的相对空间里的意义。这种日益经典化了的追求不可避免地使王安忆的小说叙事陷入了创作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