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朝鲜华商之历史考察——以仁川地区为中心(1910年-1931年)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E7EN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剧,“华人经济圈”现象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而华商正是主导这一现象的主角。中国和朝鲜在地理上毗邻,在历史上往来关系密切,相互间移民频繁,形成了特有的华侨社会群体。本文选取朝鲜华商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以仁川地区为中心,对其在1910年至1931年间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发展历程进行较为全面的历史考察,试图探求和解析朝鲜华商的移住背景及其生存境遇、华商的经营实态和经营之道等问题,力求更加深入地理解整个朝鲜华侨社会。 本文主体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明选题原因及意义,介绍目前学术界对本专题的研究状况,并梳理撰写本文可资利用的研究资料。 第二部分阐述华商的移住背景与境遇浮沉。19世纪后半期朝鲜被迫开放通商港口之后,近代意义上的华商开始向朝鲜半岛移住。仁川因与山东半岛地理位置毗邻、文化相通成为华商移住的首选之地。随着中日势力在朝鲜半岛的角逐,华商经历了由天朝上民到寄人篱下的起落。 第三部分以仁川地区为中心分析论述华商的经营实态。朝鲜华侨的人口数总体上保持了增长的趋势,其中籍贯为山东的华侨占总人口的90%以上,商业从业者即华商占半数以上,充分说明朝鲜华商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经济性移民的特点。华商以地理位置优越的仁川港为中心开展了以对外贸易为主,餐馆业、蔬菜种植批发业、汇兑业等多种行业并行发展的经营活动,并取得了堪与日商比肩的经营业绩。 第四部分探究华商在丧失母国外交保护、裸露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仍能得到稳步发展的原因,即强调在华商主导下建立的商会组织和行业组织协调了利益冲突,华商资助建立的教育社团培养了后备人才,华商采用灵活智慧的经营之道保证了商业活动的协调运转等因素,认为华商的成功并不单纯受外在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华商内部协调的经营运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朝鲜华商不仅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实力,而且以此为依托建立起来的商会组织、教育机构等,无不体现着华商在整个华侨社会中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因此可以说华商是主导整个朝鲜华侨社会的主流群体。
其他文献
宋代国家信用业务和官府金融机构都有较大的发展。两宋时期的抵当所与抵当库一脉相承,历经社会风浪,虽然所隶属于的机关不断变化,但顽强的生存下来。其业务形式的新进展使得抵当
通过室内试验,结合红砂岩路基施工中经验,详细介绍了红砂岩作为一种建筑材料,在市政道路建设方面的路用性质,其作为路基材料在填筑路基应注意的各事项,容易发生的病害以及预
近代以来,美国对华文化活动的开展经历了从以个人、私人机构到政府为主体的三个阶段:早期的文化活动主要属于个人行为,执行者大多为传教士。美国人有一种强烈的自我中心主义的文
中国伊斯兰教将伊斯兰教的基本原理与儒家伦理思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既符合儒家伦理的传统,又不违背伊斯兰教的基本原则,构建了独特的中国伊斯兰教伦理思想体系。早在蒙元时
清军入关,实现了满族对广大中原地区汉族的统治。出于统治需要,清廷建立绿营作为国家的又一统治工具。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顺治、康熙两朝的绿营武职提督和总兵官为重点,就
本论文主要以居于湖南、广西、贵州三省交界处的侗族民间信仰萨崇拜为研究对象,具体探索迎侗族至高无上的萨神从神山回侗寨的“接萨”祭祀仪式。本文内容包括对侗族人民和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