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族底色下乡村治理组织的“过密化”分析及整合研究——以华南育村为例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snow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实现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构的基座。但是随着国家政权不断进入乡村社会还带来了一系列的嵌入机构,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形成重叠。传统乡村社会本身所遗存的治理组织,乡村治理组织的多元化带来了外溢效应。
  本研究以探索乡村治理组织是如何过密化以及如何实现乡村治理组织整合为主要目的,拟以华南育村宗族大村为本研究的案例,既有传统组织在发挥着一定的治理作用,又有新时代现代治理组织不断输入村庄,综合分析探讨乡村治理组织过密化的形成、表现、影响,以及如何实现乡村治理组织传统治理组织与现代治理组织的有效整合,进而实现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
  首先是本研究绪论部分。该部分主要论述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总结了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对相关概念进行了必要的界定、对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概述以及对案例村进行了相关介绍。
  其次是本研究的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从宗族底色与传统组织的遗存、乡村关系变迁与现代组织的输入、区划变化与自组织的扩张三个方面介绍了案例村的组织过密化是如何形成的。第二章对村内具有不同来源的五大类治理组织:政权延伸组织、功能组织、行政挂牌组织、宗族组织、其他自组织的运行状况、治理绩效进行了全面的考察。第三章从村干部兼职严重分散了有效组织的治理效率、功能重叠浪费乡村治理组织资源、宗族分化影响传统治理组织的治村效率、资金困扰村庄自组织发展、组织化程度不同影响治理绩效五个方面分析了乡村治理组织过密化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所造成的影响。
  最后是本研究的结论章,第四章。本研究认为要健全治理组织的基本要素才能实现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首先要重构以“村两委”为核心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其次是梳理整合乡村治理组织制度机制,公布治理组织“服务清单”;最后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统筹乡村治理组织的创制与退出。这样才能完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使得已经在乡村社会产生治理绩效的组织继续、有效的发挥其功能。
其他文献
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逐步确立,快速的经济增长极大地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长期以来我国经济为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过度的能源消耗使得环境问题逐步显现出来。近年来每到秋冬季节,我国就会出现大范围持续的雾霾。京津冀、长三角、华中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是中国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地区,形成了四大“污染带”。对国家而言,雾霾问题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无法持续、健康发展;对企业而言,长期使用不
学位
经济分权作为中国式分权的核心内容,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作为其主要内容的财政分权与金融分权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在这一过程中,基于以增长为取向的战略要求、地方政府融资渠道受限等因素,金融功能财政化,金融成为“第二财政”,金融分权与财政分权之间形成显著的互补、替代的关系(本文将其称为“联动”),共同维护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改革与转型的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辽宁省制造业的部分行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现象,严重影响辽宁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政府也出台了多项相应的政策来治理产能过剩。马克思认为当生产与消费出现失衡时,就会出现生产的相对过剩,从而引发全面的危机。因此,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测度产能利用率,并科学制定政府的干预手段,对缓解产能过剩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制造业的定性描述,
学位
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规律,它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和资本主义周期性爆发危机的必然趋势。即使是在一百五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一规律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实体经是创造财富的基础性部门,也是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柱,它发展的好坏关系到人民生活的福祉和国家未来的长远发展。对实体经济利润率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验证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是否也存在着这样
学位
由能源消耗增多而导致的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了制约人类发展的重要原因。如此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为理论源泉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被提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我国也积极发展低碳经济。辽宁省是我国的工业大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消耗了大量的能源,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对其环境及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辽宁省未来的碳排放趋势会怎样变化,能否实现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节能减排”目标等,应
学位
住房抵押贷款的证券化(MBS)这种金融创新业务最早出现在1968年的美国,80年代以来在北美及澳洲的一些证券市场发达的国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如能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将其科学的移植,必然对中国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带来深远影响.该文分析证券化基本原理及证券的三大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提前支付风险在中国的具体特点及回避手段.并论及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制度化障碍及对策,提出政府在构建该市场中重
该文试图从分析西方国家和中国混业经营模式与分业经营模式的演变入手,运用一些经济理论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中国分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中国银行业向混业经营发展的动因和模式.该文结构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论三个大部分.正文又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对金融业分业和混业经营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西方各国和中国金融业经营体制的历史演变及特征.第二部分综合运用不同学说对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进行了宏观和微观方面的比较,分
学位
该文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一般理论入手,分析了信用风险的成因和影响,研究介绍了部分现代西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量化度量主流模型,通过学习研究发达国家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及借鉴意义,从银行自身和外部经营环境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议.
学位
近年来,随着市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预付式会员卡已逐渐成为适应高效率经济生活的便捷支付手段之一。作为预付式消费的载体,预付式会员卡简化了交易双方支付的繁琐手续,降低了交易风险,提高了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效率。但不可忽视的是,在预付式消费中,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规范和相配套的监管体系来对交易双方的行为进行规制,更没有一份条款齐备的预付式消费合同约束交易双方的行为,经营者不能按照约定为
惩罚性赔偿是指给予受害人超出其实际损失范围的赔偿金额,其与传统填补性损害赔偿的根本区别在于其目的并不在于补偿受害人所受损失,而是基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对加害人施以惩罚,以达到威慑目的,以抑制侵害行为的再次发生。惩罚性赔偿制度产生于英美法系国家,并已经开始被大陆法系国家所接受,且在部分领域得以适用。通说认为惩罚性赔偿具有惩罚、威慑、填补损害、激励的功能,其中,惩罚是手段,威慑才是目的。惩罚性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