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仪器的远程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设计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gDelp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电能和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目前市场上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一般都是采用ARM、单片机或者DSP开发的,这类产品纯粹以硬件为系统核心,故功能单一且可靠性低。因此,论文设计了基于虚拟仪器的远程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该系统将虚拟仪器与电能质量监测结合起来,通过虚拟仪器丰富的软件功能,实现仪器的虚拟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根据远程电能质量监测系统的功能需求,论文采用LabWindows/CVI作为开发环境,通过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将现场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分为系统配置、信号采集、数据处理以及数据库管理4个功能模块。同时,为了实现硬件电路与虚拟仪器的完美对接,论文分别对上述4个子模块进行了程序设计。此外,论文还利用Measurement Studio软件编程设计了远程电能质量监测Web服务器,以配合虚拟仪器对质量监测系统进行远程控制。  最后,论文利用Web服务器对电能质量监测系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虚拟仪器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电能质量参数和电压扰动波形等指标,达到了系统设计的预期目的。电能质量监测系统不但对长期、连续地监测、管理电能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保证电气设备安全运行、提高国民经济总体效益,以及保障居民生活质量也是十分必要的。
其他文献
该文主要研究将系统动力学原理应用于大庆油田油气生产用电负荷预测技术.该文在总结和分析了多种传统的和现有的中长期负荷预测技术之后,对油气生产用电提出了以系统动力学原
于2015年5月在渤海中部海域采集3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对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生物硅(BSi)、有机质(OM)、含水率(MC)进行了分析测定,通过分析渤海中部海域表层
该文在分析配电网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工作:1.开发了配电网电能损耗计算系统.该系统是根据吉林省电力公司对配电网电能损耗计算的具体要求,并吸收了以往此类系统的运
基于2011年8月底和9月初对南海北部两个断面水文参数和碳酸盐参数的调查结果,探讨了南海北部文石饱和度(Ωarag)的分布特征;并基于一个双端元混合模型,分析了上升流带来的物
根据2011-2014年共12次长江大通站的调查数据,分析了长江水体中溶解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P)和活性硅酸盐(SiO3-Si)浓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并估算了各项营养盐入海通量,比
我国淡水鱼资源丰富,每年大约可产生65万吨的鱼鳞,除部分出口外,绝大多数未能很好的开发利用。鱼鳞含有大量的胶原蛋白,可用来提取天然胶原蛋白并制备胶原海绵,但目前尚未对以鱼鳞
随着电力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和电力市场的推进,配电系统可靠性已越来越为人胶所重视.在配电网新建和改建过程中,如何使用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论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骆驼宝克的毒性作用。方法:(1)宝克急性毒性预实验是在24小时内对健康昆明小鼠灌以计量分别为5000mg/kg·bw和2500mg/kg·bw的宝克溶液,预实验没有得到LD50,故正
研究颗粒物的比例构成对散射及后向散射特性的影响,对推动水色遥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2017年6月和9月秦皇岛附近海域的实测数据,获取了各站位有机颗粒(POM)、无机颗粒(PIM)的浓度以及散射、后向散射等光谱参数,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受水体颗粒物浓度的影响,各波段比后向散射系数的变化幅度明显增大,变异系数CV最大值出现在550 nm处;通过建立散射、后向散射系数与总悬浮颗粒物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