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赫玛尼诺夫三首浪漫曲的分析与演唱研究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zhanghongyingyx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赫玛尼诺夫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卓有成就的音乐家,其创作的作品涉及指挥、作曲、钢琴演奏等多个领域。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音乐艺术教育的蓬勃发展,俄国的浪漫曲,特别是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受到了众人的关注。除了广受瞩目的《练声曲》、《春潮》外,还有八十余首浪漫曲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同样值得我们的深入研究。他的浪漫曲节奏简单,旋律质朴,但是通过一些独具特色的作曲技巧,或是柔柔弱弱的悲戚,或是激情澎湃的宣扬,使音乐蕴含了无穷的智慧和魅力。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通过介绍拉赫玛尼诺夫的生平及所处时代的各种思潮,总结拉赫玛尼诺夫音乐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第二章通过对三首浪漫曲(《别唱了,我的美人》(1892-3)、《我迷恋上了哀与愁》(1893)、和《这儿真好!》(1902))的分析,概述他在浪漫曲创作方面的独特性,并通过实例阐述其内在音乐特点;第三章主要从二度创作的角度出发,分析并总结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的演唱特征。本文通过对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艺术特征及其演唱风格的分析,试图更好的掌握其内涵,进而更好地指导实践,也希望本文能对探究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依据,对国内艺术歌曲的创作研究给予借鉴,拓展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的研究视野。
其他文献
宜兴的紫砂艺术在长期的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之中,不在拘泥于固定的器型选择,而是在临摹经典的过程之中融入自己的创作理念,从而设计制作出属于自己的艺术特色,彰显时代特征的紫
<正>苏联专家在中国中国的钢琴艺术发展从起步阶段就与苏联有着密切关系。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刚刚诞生的一批音乐学校中就有了苏联教师的身影。这其中,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
近年来,随着西方治理理论的盛行和广泛传播应用,国内对其了解与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部分学者基于对我国历史沿革、文化传承、人文背景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具体情况的谙熟,从不同
法治政府的建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议题,在此基础上兴起了一股法治地区建设的浪潮。量化法治的指标与考评也成为法治地区建设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法治指标体
以紫砂泥料良好的可塑性为依托,大自然的山水日月、花鸟鱼虫等等都融入紫砂壶中,同时紫砂艺术和文人雅士结合起来,集诗书画印等等艺术形式为一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紫砂壶已
一把精心创意设计的"凤鸣壶"缘起凤凰吟唱,优美的乐声和美好的生活是对于未来生活的温暖向往。壶体篆刻的"泽心时雨"四字,寓意德泽如同春日和风,恩惠好比及时之雨,凤凰鸣唱、
钢铁物流业在我国起步较晚,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还有很大的差距,但随着国家对钢铁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政策支持,钢铁物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出现了一批不参与钢铁的制造和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