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刚石是一种集众多优异性能于一身的功能材料,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金刚石材料和制品的高质量生长和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相关的研究特别关注于如何设计金刚石新结构和开拓其在实际领域中的应用。金刚石表面的微纳米加工及修饰是近几年金刚石研究的热点。当材料的结构处于微纳米尺度下会表现出许多宏观块体材料不具备的新特征、新性质、新应用。由于金刚石的超硬特性,不易用传统的机械加工手段对其进行微细结构加工。因此找到简易便捷、有用高效的加工制备和修饰方法十分必要。金刚石表面结构与浸润性等功能化的关系和调制,及与生物、化学等领域相结合,可以扩展金刚石的研究领域,提升材料的应用性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与产业化价值。本文通过热氧化法,对自支撑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金刚石膜进行处理,在短时间内获得金刚石表面微纳米结构,并对该结构浸润性(液滴接触角)的变化及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控金刚石的浸润性使其转变为超亲水表面,用于导电溶液的浓度检测。将离子溅射与热氧化方法相结合,在金刚石表面修饰上均匀的金纳米颗粒,并结合生物分子,用于检测环境痕量激素双酚A,检测限达到飞摩量级,是目前国际上双酚A传感器最低检测限。主要成果如下:(1)对(100)和非(100)织构自支撑CVD金刚石膜进行空气中800 o C热氧化处理,制备出与织构生长密切相关的微纳米金刚石结构。(100)织构金刚石膜,生长面和成核面分别形成微米级的(100)金刚石柱和微纳米金刚石锥。非(100)织构金刚石膜,生长面会出现许多纳米孔洞,成核面形成金刚石纳米锥。这种特殊的微纳米结构是由于晶界处的非金刚石相以及更小尺寸的纳米金刚石被氧化刻蚀,以及金刚石不同晶面氧化速率不同造成的。证明了金刚石膜中晶粒的“V”型生长机制。高温氧化法具备操作简单、效率高等优点,为金刚石微纳米结构的设计和加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2)研究了自支撑CVD金刚石膜在氧化和氢化处理前后浸润性变化。实验证明金刚石的浸润性受多种因素(包括织构、微观结构、薄膜成分和表面氢或氧终止等)影响。氧化处理的金刚石膜,成核面和生长面转变为亲水性或超亲水性,超亲水性表面的接触角可达到0o。再经过氢处理,金刚石膜表面保持亲水性,但接触角增大。利用金刚石膜成核面的超亲水性,将导电溶液快速铺满金刚石膜表面,通过I-V测量曲线,可快速检测溶液中导电溶剂的浓度。同时,超亲水金刚石膜具有背景电流低、化学惰性好、可重复使用等特性,并可应用于强酸、强碱等极端劣环境中。(3)利用离子溅射和热氧化方法,在硼掺杂金刚石(BDD)膜表面均匀沉积金纳米颗粒(Au-NPs),并在Au-S共价键作用下,将适配体(Aptamer)和巯基乙醇(MCH)自组装在Au-NPs上,设计制作了高性能MCH/Aptamer/Au-NPs/BDD复合结构的电化学传感器,利用阻抗测试对痕量环境激素双酚A(BPA)进行检测。金刚石基新型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背景电流低、表面积大、Aptamer与BPA间特异性结合强、形成稳定的空间构象、抗干扰性好等特点,检测限达到飞摩(7.2?10-15 mol/L)量级,为目前国际上BPA传感器最低检测限。将该传感器用于牛奶样品中痕量BPA的检测,得到了较好的回收率,证明了该金刚石基电化学传感器可实际应用于食品、环境等多领域的污染物痕量检测。本论文基于CVD金刚石膜,通过表面高温氧化处理及纳米金属颗粒、生物分子修饰等方法,实现对金刚石微纳米结构的设计和加工,获得表面可控浸润性和电化学灵敏感应性,将其应用于导电溶液和环境污染物痕量检测的应用中,具有稳定性高、特异性好、灵敏性强等优点,为金刚石基传感器的应用与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本工作为进一步研制和发展金刚石基新结构、新器件,拓展其在多领域中的应用,做好结构设计和工作机理的基础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