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COT)发现时多已比较巨大,目前常采用微创的开窗灌洗治疗,可以保留颌骨的连续性,但治疗周期比较长,目前对KCOT开窗微创治疗过程中的内在信号通路的调控也缺少了解。Wnt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在KCOT中的表达及在开窗灌洗治疗中发挥的调控作用尚需深入的研究。本研究对颌骨KCOT中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临床应用Wnt信号通路阻断剂开窗灌洗治疗KCOT,研究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颌骨KCOT转归中的调控作用。材料与方法:1.获取3例颌骨KCOT的新鲜囊壁标本与正常口腔粘膜标本,应用表达谱基因芯片,对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探讨颌骨KCOT中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2.下颌骨KCOT病例15例,行开窗灌洗治疗,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实验组6例应用Wnt信号通路阻断剂(EGCG)灌洗囊腔,对照组9例应用生理盐水(NS)灌洗囊腔,开窗灌洗后,囊腔缩小至2cm×1cm大小,二期手术刮除残余囊壁,观察临床治疗周期。3.应用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EGCG与NS开窗灌洗后残余囊壁中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1.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显示,颌骨KCOT中存在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FZD3、MAPK10的表达上调。2.下颌骨KCOT开窗灌洗治疗后,囊腔逐步缩小,实验组平均9个月后即可行二期手术,对照组平均16.2个月方可行二期手术,实验组临床治疗周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3.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显示,开窗灌洗后残余囊壁中,EGCG灌洗组的FZD3、MAPK10表达与正常黏膜相近,无明显表达差异;NS灌洗组的FZD3、MAPK10表达与正常黏膜比较仍明显上调,存在明显表达差异,但比开窗灌洗前囊壁的表达降低,二者间无明显表达差异。结论:1.颌骨牙源性角化囊性瘤中存在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FZD3、MAPK10的表达上调。2.应用Wnt信号通路阻断剂EGCG灌洗可明显缩短KCOT开窗灌洗的临床治疗周期。3.Wnt信号通路阻断剂开窗灌洗治疗后,残余囊壁中FZD3、MAPK10的表达下调,趋近于正常口腔黏膜,Wn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KCOT的微创治疗中可能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