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易门铜厂矿床为滇中易门铜矿带的代表性矿床类型之一,矿区处于中元古代易门断陷盆地西缘,被南北向易门断裂和绿汁江断裂所夹持,储量远景达中-大型规模。由于该矿床品位低,Cu=0.2-0.4%品级的矿石量占总矿石量的93.91%,前人对其开展的综合研究较少,尤其是矿石结构及物质组分的研究较粗略,制约了矿床成因、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等的深入认识。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研究,确认矿区存在早期沉积-成岩型和晚期热液型两种成因类型铜矿,并以此为基础,对两类型矿石开展详细的组构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在产出特征上,沉积-成岩型(铜厂式)铜矿,层控特征明显,主要产于落雪组二段白云岩中,主要矿石矿物为斑铜矿,次为黄铜矿,主要脉石矿物为白云石及少量微晶石英,具"同生"矿床地质特征;热液型(大尖山式)铜矿穿层明显,多以黄铜矿(斑铜矿)—方解石(石英、重晶石)脉或黄铜矿—石英脉形式产出,形成于晋宁-澄江运动的造山期,可见于因民组、落雪组、鹅头厂组中,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铜矿、次为斑铜矿,脉石矿物以方解石和石英为主,次为重晶石,具"后生"矿床特征。(2)在空间分布上,沉积-成岩型矿化区主要分布在15线以南区段及16-15线西部层状矿体延深区。热液脉状矿化区主要分布于大尖山-铜厂30号勘探线区段及小马山矿段。沉积-成岩型矿化和热液脉状矿化明显叠加区主要位于30-15号勘探线。三种矿化组合类型区矿化特征和矿体产出特征都不相同。(3)在矿石结构构造上,沉积-成岩型铜矿石中斑铜矿的粒度组成很细,主要粒径区间为0.01-0.15mm,矿石结构主要有粉-细晶结构、填隙结构,构造主要为纹层状构造、缝合线构造;热液型铜矿石中黄铜矿的粒度组成较粗,主要粒径区间为0.1-0.25mm,矿石结构主要有有细-中晶结构、交代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并具典型的脉状、网脉状、浸染状构造。(4)在微量及稀土元素组成方面,沉积-成岩型脉石矿物(白云石)以富集Cu、Pb、Zn、Ba、Bi、Sb、Ga、Ag,亏损 Mo、Cr、Ni、Co、V 为特征,稀土配分模式为明显右倾的轻稀土富集型,与典型的海相沉积碳酸盐相似,成矿物质壳源特征明显;热液型脉石矿物(方解石和石英)以亏损亲硫元素(Cu、Pb、Zn)和不相容元素(Ba、Be、Rb、Nb、Ta、Zr、Hf、Th、U 等),富集 V、Co、Ni为特征,稀土配分模式为右倾轻稀土富集型,个别样品出现中稀土富集,与热液成因脉石矿物特征相似,显示有深源物质参与成矿。(5)在C.O同位素方面,沉积-成岩型铜矿石中白云石的δ188OSMOW值从16.7‰~21.6‰,δ13CPDB 值从-3.7‰~1.0‰,样品在δi8OSMOW-δ13CPDB 图上投点集中在靠近海相碳酸盐岩一侧,具有明显海相沉积成因特征;热液型铜矿石中方解石的 S18OSMOW 值从 11.9‰~17.0‰,δ13PDB 值从-3.7‰~0.1‰,样品在δ18OSMOW-δ13CPDB图上的投点多集中在岩浆碳酸岩与海相碳酸盐岩之间,表明成矿热液与深部岩浆活动有关。(6)在流体包裹体方面,沉积-成岩型脉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不发育,无法获得流体均一温度。热液型脉石矿物流体包裹体发育较好,均一温度总体变化在60~290℃间,平均131.6℃,显示矿床具有中低温热液成矿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