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导演对文学名著进行改编很早就已经开始了。文学名著以其生动的情节、深刻的内涵和巨大的号召力吸引着每一位导演。小说《堂吉诃德》情节性强,人物形象生动活泼,在电影改编上具有很大优势,再加上这部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不可避免地吸引了很多导演的目光。他们通过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展现出自己对原著《堂吉诃德》的不同解读,每一位导演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风格。本文以前苏联导演柯静采夫、美国导演奥逊·威尔斯和中国导演阿甘的三个不同版本的《堂吉诃德》电影作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研究,进而了解不同的时代背景、意识形态和导演个人特色在文学改编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前三章分别对柯静采夫、奥逊·威尔斯和阿甘的三个不同版本《堂吉诃德》电影作品进行分析。柯静采夫生活在20世纪中叶的苏联,他的作品带有前苏联特别的时代特点,唐吉诃德的悲剧式英雄和公爵一家的剥削阶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柯静采夫将堂吉诃德的精神提高到更高的层次,并且把原著中劳动人民的优点加以放大,将他们的形象塑造得更加正面。奥逊·威尔斯的作品是在他去世之后,由他的助手用一堆电影素材拼接而成,所以情节并不完整,但是丰富的想象力和浓厚的奥逊·威尔斯的个人风格仍在作品中得以完美显现。堂吉诃德被奥逊·威尔斯认为是自己的化身,他就是一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对梦想执著充满热情。这是一部个人色彩浓厚的电影作品。阿甘的《魔侠传之唐吉可德》对原著进行了大胆的改编,是一部极为典型的商业电影,这部作品的娱乐性、商业性远远超越了电影作品本身的意义。 第四章对三部作品之异同进行分析。“异”主要集中在作品内涵的解读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生活在不同国家和时代的三位导演,对原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不同的理解,表现在各自作品中则是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柯静采夫的唐吉诃德更具英雄性,奥逊·威尔斯的堂吉诃德更加富有冒险精神,而阿甘版本中的唐吉可德则是典型的武侠小说中的大侠。而“同”则从人物形象、对原著情节的延续和肯定堂吉诃德精神三个方面进行讨论。原著中堂吉诃德和桑丘的形象深入人心,这种在形象上的坚持是对原著的延续;作为一部世界名著有许多的经典情节为人所熟知,抛弃了这些经典就是抛弃了小说中的精华;堂吉诃德的冒险精神和对梦想的热情、执著被广泛肯定,这是堂吉诃德重要的精神内涵,所以不可避免地在三部作品中都得以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