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业融资公司治理问题一直是创业实践和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但学术界目前大多数研究以定性的理论研究为主,虽然成果丰富却还没有得到统一的结论。传统的关于创业者与投资者关系的治理问题的相关研究基本都是以代理理论为基础,研究问题主要集中在通过规则和制度减少代理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的业绩。但是新创企业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关系不同于成熟的企业,不同类型投资人的进入引发了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的异质性,从而带来潜在利益冲突和认知差异,进而产生了更高的代理成本和认知成本与认知价值,现有的公司治理体系忽视了新创企业的创业者与不同类型投资人关系中异质性及其治理的问题。由于创业者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异质性而引发的认知问题在新创企业中至关重要,基于认知视角的创业者与投资者间关系的公司治理研究对以代理理论为基础的主流公司治理研究提出巨大的挑战。鉴于此,我们首先对创业融资公司治理理论进行梳理总结,然后基于团队异质性理论,从认知治理的视角研究了新创企业在进行创业融资时,外部投资人介入与介入类型、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的异质性以及新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对355家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上市前的公司治理与财务数据的实证研究,验证我们模型和假设,结果显示:第一,不同介入类型下的投资人与创业者之间的异质性是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表现在学历、教育专业、职能背景和行业背景等工作相关异质性上;第二,不同介入类型下的新创企业成长绩效是存在显著差异的,当新创企业引入外部投资人时,会对企业的成长绩效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而同时引入天使投资人与风险投资者时的效果最好;第三,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的工作相关异质性对新创企业的成长绩效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第四,异质性对投资人介入与新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中介作用,也就是说,投资人的介入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的异质性来发挥作用的。本文为研究创业融资公司治理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弥补了国内关于创业融资公司治理理论研究的不足。基于中国创业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我们找到了外部投资人介入对新创企业成长绩效影响的作用机制,即创业者与投资人之间的异质性,不仅是对创业融资领域实证研究的又一有力补充,更是为中国创业者的创业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