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三五规划把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京津翼、一带一路并列提出,要求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可见长江经济带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而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以及污染物的排放等负面影响。开展长江经济带城市环境风险评价有利于掌握区域内城市环境风险状况,为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协调好产业布局、保护长江流域的资源环境、综合治理区域环境污染和生态补偿等提供相关依据和决策支持,对建立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机制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同时提高人们对环境风险的认识和警惕。首先对环境风险评价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明确环境风险评价的涵义及内容,了解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并对环境风险评价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其次对长江经济带城市环境风险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以长江经济带城市的生态、经济、社会特点为基础,依据环境风险系统理论,从风险源危险性、受体敏感性、受体恢复性三个方面,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城市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取长江经济带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借助熵值法和专题地图实践其评价功能。在风险评价过程中,利用空间自相关、异常值分析和热点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展现环境风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空间集聚特征。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长江经济带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业占GDP比重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大,但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存在明显差异。(2)风险源危险性分布。无风险、低风险区面积占研究区的66%;风险源危险性的空间分布存在集聚现象;异常值分析显示淮南为高-低异常值,安顺为低-高异常值;长三角为热点区域,重庆、湖南等地区为风险源危险性冷点。(3)受体敏感性分布。无风险、低风险区域面积达到研究区面积的87.5%,长三角及中上游省会城市属于中、高风险区;受体敏感性存在空间集聚。宣城为低-高异常值点;长三角为受体敏感性热点区域,冷点集中在重庆、贵州、湖南。(4)受体恢复性分布。中高风险区占研究区面积71.7%,无风险、低风险区域主要以省会城市及其周边邻近地区为主。宣城为高-低异常值,武汉、南昌为低-高异常值;热点为荆门、天门、潜江,冷点为宣城、湘潭、株洲和重庆。(5)长江经济带城市环境风险分布。无风险区占研究区面积41.4%,低风险占38.5%,中风险占17.14%,高风险占2.92%。宣城为低-高异常值;长三角为环境风险热点区域,冷点主要分布在重庆、湖南一带。最后,依据研究结论,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治理、政策制定和规划等,提出深入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强化区域环境协作、建立和完善专项的环境风险动态评价平台和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等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