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塞尔和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强调语词和世界的关系,然而,对人和世界的关系强调不足。对言语行为的生成和理解需要在人和世界的语境中进行。从我们说第一句话的时候起,我们就清晰地表明了要求普遍性获得理解和同意的目的,在解释者进行无限交流的框架内建立起普遍性的认同一致,使人根据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来发现并重新建立规则的体系,实现有效性要求。以言取效不是一个界线分明的行为,而是一个过程,它是心智行为过程:隐性的(心智行为)或显性的(有形行为,话语行为)。以以言取效为“平台”或“界面”完成以言取效—以言指事—以言行事—以言取效的心理路径,通过心理路径来衡量以言指事、以言行事和以言取效行为功能的维度,在动态中寻求真实意义。言语行为在形式上为“三位一体”,在内部机制运作过程中实际上是“四位一体”,即以言取效—以言指事—以言行事—以言取效,彼此间的行为功能靠的是彼此间的约束力和生成力,信息量的输入和输出以及信息结构的建立是动态中言语行为建构和透视的过程,对言语行为的研究既要注重人际关系的研究又要反观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往靠一种言语行为推导出另一言语行为这种推导式运作机制存在严重的不足。将作为参数的言语行为激活成分集中的相关成分,以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和诠释语用学定义“:语用学研究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交际者根据不同的语境所展示的语言运用、历史、社会、文化、不同语言对比、话语交际知识发展过程、真值意义有效性共识、交往能力诸参数及情景变项,寻找并确立成功有效的交际策略。”言语行为的基本特征:(1)言语行为作为心智标准;(2)以适宜的命题态度维度为核心;(3)目的性、关联性和综合性“三位一体”;(4)以言语行为基调为基础;(5)以言取效言语行为功能的前瞻性建构最佳理解和解释的全过程。言语行为转喻由以言行事行为范围延伸至以言取效行为范围,从认知图式到文化模式,以便最终实现心智的建构和再建构的循环过程。该论文采用溯因推理的方法,从规则和结果推导出情形的一种可能的推理,或者说是从结果到原因的推理,以言取效言语行为功能的前瞻性建构最佳理解和解释的全过程,是形成假设的过程和唯一产生新信念的逻辑操作过程,更重要的是新知识产生的过程。这一过程既体现了一种严格的理性的逻辑推理形式又体现了一种自然的本能。该论文从微观言语行为到宏观言语行为的研究,采用描写语用学的研究方法,描写人的来自经验的有关自然语言的运用原则,分析自然语言怎样跟语境相联系,关注人们为达到特定的交际意图在一定的语境中恰当地使用语言和准确地理解话语的语用能力。强调人的来自经验的对自然语言的运用以及与语境的有机结合,展现了从静态语言研究到动态语言研究的方法论并且渗入到现实运作过程中的语言和生活世界中的现实人之间的意义理论研究层面,对语言学和语言哲学之间的对话具有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