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所学校中都客观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弱势学生,他们往往由于社会、家庭、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学习成绩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或者行为表现、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上面出现问题或障碍,导致其学校生活质量低下,自身处于被漠视、被贬损的状态。弱势学生长期的边缘化状态以及低下的学校生活质量,会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鉴于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弱势学生的教育政策,而少部分有所涉及的政策又存在着无法真正支持转化弱势学生的现状,非常有必要构建能够切实对基础教育弱势学生起到帮助支持作用的政策,从而从根本上扭转弱势学生的不利发展状况。构建弱势学生支持政策的可行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英国、美国已经出台了弱势学生支持政策,并收到良好收效,能够为我国制定类似的弱势学生支持政策提供参考和借鉴。二是我国构建弱势学生支持政策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已经成熟。三是具备了研究的基础,国内出现了在转化弱势学生方面比较成熟的探索,以理解教育和成功教育的实践为代表,能够作为构建弱势学生支持政策重要的参考。基础教育弱势学生支持政策是政府为了保障弱势学生的教育权利,扭转弱势学生不利的发展地位,由教师或专业人士(教育学专家、心理学专家等)向弱势学生提供额外帮助支持的行为依据和准则,目标是提高对弱势学生的关注程度,保障弱势学生全面发展,最终彻底扭转弱势学生的边缘化生存状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弱势学生支持政策应该以教育弱势补偿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在维护教育的公平和正义,着眼于弱势学生个体,符合我国国情和教育实际以及致力于消除“贫困文化”的思想指导下,在实施中坚持系统性、灵活性、持续性以及物资与精神支持并重原则,按照认定弱势学生、开展帮助、监督评估三个步骤,为基础教育中的弱势学生提供额外的学业支持、心理辅导或行为矫正。弱势学生支持政策的实施牵涉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各个环节。要保障弱势学生支持政策顺利实施,必须具备配套的经费拨付制度、人员培训管理制度和监督评价体系等制度性条件,以及观念的更新、社会的支持和家长的配合等非制度性条件的保障。各个环节相互紧密合作,才能保障政策经费真正落到实处,弱势学生切实从中受益。当然,弱势学生支持政策的实施还会遇到许多障碍与阻力,比如教育经费方面的紧缺,学校层面的抵触,以及学生和家长疑虑。必须充分估计这些可能遇到的障碍,尽量减少政策实施中的阻力,才能使支持政策沿着预订的方向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