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总结并探讨临床上造成人工髋关节翻修的原因;2.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骨缺损的处理和假体的选择;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收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关节外科2004年12月至2009年12月资料较完整的人工髋关节翻修术39例,其中男20例、女19例,年龄28岁至73岁,平均53.6岁。人工关节置换术后5月至18年,平均55.33月。初次手术原因:股骨颈骨折16例,股骨头坏死20例,强直性脊柱炎3例。初次手术中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1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8例。2.方法:对人工全髋关节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行翻修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翻修假体的选择做讨论。结果:1.翻修原因:无菌性松动及骨溶解31例(79.48%),脱位3例(7.69%),术后感染3例(7.69%),术后骨折2例(5.13%)。无菌性松动及骨溶解是人工髋关节翻修的主要原因。2.假体类型:髋臼假体骨水泥型3例(cage1例),非骨水泥型33例,初次手术所用髋臼假体稳定予以保留3例;股骨假体骨水泥型5例,非骨水泥型31例,初次手术所用股骨假体稳定予以保留3例。3.骨缺损的处理:植骨是处理髋臼及股骨缺损的首选方式。4. Harris评分:术前24.2分-59.3分,平均41.3分,术后最近一次评分为66.1分-89.4分,平均77.7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结论:1.翻修的主要原因是无菌性松动及骨溶解;2.非骨水泥型假体适用于与多数的翻修病例。3.应合理选择假体类型,处理髋臼及股骨骨缺损,并对翻修术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意外做充分准备,翻修术后近期可以取得满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