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钒液流电池用非氟离子膜的制备与改性

来源 :深圳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背景下,储能技术也在飞速发展。全钒液流电池作为一种具有潜力的储能系统,具有低成本、长寿命、可深度充放电和设计灵活等特点,在太阳能和风力发电的储能设备、后备电源、电网的削峰填谷等方面有望得到应用。作为全钒液流电池重要的部件之一,质子交换膜直接影响着电池的成本、性能和寿命。目前广泛使用的质子交换膜为全氟结构的Nafion膜,但由于其价格昂贵、钒离子渗透率高,制约了全钒液流电池的发展。因而寻找价格合适、离子选择性高且寿命较长的非氟离子膜就成为研究的热点。本论文以低成本的非氟型磺化聚芳醚酮和磺化聚醚醚酮为研究对象,进行合理设计或改性,制备出几种特别适用于全钒液流电池的高选择性离子膜,并提出了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双酚芴、磺化二氟酮钠、二氟二苯砜和具有刚性苯环结构的B3单体的缩聚反应合成了支化度为8%的聚芳醚酮聚合物(HSPAEK)。HSPAEK具有良好的溶解性,HSPAEK膜透明、具有柔韧性。SEM和EDX图显示其表面和断面都是致密均匀的。HSPAEK膜具有低溶胀率、适中的吸水率和质子电导率。除此之外,HSPAEK膜还具有很低的VO2+渗透率,因而具有较好的离子选择性和较长的自放电时间。装入全钒液流电池中,HSPAEK膜具有较高的库仑效率和容量保持率,说明HSPAEK膜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因而在全钒液流电池中具有一定应用潜力。通过在SPEEK膜内掺杂三种纳米无机氧化物(Al2O3、SiO2和TiO2)制备了SPEEK基复合膜,考察了纳米无机氧化物的质量分数(2.5%、5%、7.5%、10%)对复合膜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通过SEM观察发现,复合膜体相致密且掺杂物分布较为均匀。无机纳米氧化物(Al2O3、SiO2和TiO2)的质量掺杂比例为5%的三种膜(S/A-5%、S/S-5%、S/T-5%)性能最好。S/A-5%、S/S-5%、S/T-5%膜相比于纯SPEEK膜,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与Nafion 117和纯SPEEK膜相比,复合膜具有较低的VO2+渗透率。由于S/A-5%、S/S-5%、S/T-5%具有较高的离子选择性(低VO2+渗透率与适中的质子电导率),与Nafion117和纯SPEEK膜相比,复合膜具有较高的能量效率。在200圈的循环寿命测试后,S/A-5%的容量保持率为53.3%,S/S-5%为50.8%,S/T-5%为39.5%,都高于Nafion 117的24.7%,显示出复合膜的较高稳定性。通过聚多巴胺(PDA)对纳米SiO2进行表面包覆修饰,得到了表面带氨基的SiO2纳米粒子,通过TEM观察发现PDA-SiO2表面可以看到一层2-3 nm的包覆层。PDA-SiO2作为填料掺入SPEEK膜中,复合膜的能量效率较SPEEK膜有所提高,但寿命相比于S/S-5%复合膜反而降低了。
其他文献
在当代市场条件下,随着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进一步深入,文化已成为影响经济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特别是文化对跨国经营的作用曼为重要。提高跨国文化适应能力是跨国经营成功的必
<正> 钱钟书的《围城》形象而深刻地描绘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象。他们大部分是在欧美留学过的上层知识分子,既受过西方资产阶级文化熏陶
依据压力管道相关规范及规定,对压力管道定义及工业管道等级划分中关键点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探讨,并对比了各类规范关于工业管道检验比例的规定。
根据长期的生产实践经验,对兰花叶尖枯焦病及常见的兰花炭疽病、黑斑病、茎腐病、烧炭病等10种病害发生危害特征、发生原因等进行论述,针对不同的兰花病害提出有效的防治预防
【目的】系统评价补中益气汤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PubMed、t
<正> 杜甫这位伟大诗人的名字,不仅在中国已是妇孺皆知的,就是在世界各地也有很多人知道,并且对他抱有尊敬和热爱的感情。中国历史上,诗人成千上万,诗歌艺术园地万卉争荣,然
D-色氨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在食品、医药等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因此,探索一种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了不同的拆分法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糖化低密度脂蛋白(G-LDL)水平,探讨糖尿病患者G-LDL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检测80例糖尿病患者及80名健康人群的血清G-LDL、血糖及常规血脂[包括
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不能有效满足广大农村居民的需求,需创新其制度。从资源优化配置的视阈引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模式,即跨乡镇行政区划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