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网络普及率的日渐提高,使用在线社交网络服务(Online Social Network,简称 OSN)的中国用户呈现爆发式增长。在线社交网络主要为用户提供建立和维系社会化关系的服务。与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相比,在线社交网络可以让用户主动生成文字和多媒体内容,更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前人研究表明,在线自我展露行为与对隐私相关信息的态度直接相关,对个人隐私越担忧,自我展露行为就越谨慎。然而对于部分用户,其乐于自我展露的行为与其担心个人信息被曝光的心态相悖。目前对于网络隐私担忧和自我展露行为各自的形成机理都有较为成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而对在线社交网络情境下隐私悖论现象的实证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验证在线社交网络情境下的隐私悖论现象,并探究其成因。 首先,在对计划行为理论、理性行为理论、隐私计算和交际隐私管理等理论和相关研究回顾的基础上,本文定义了在线社交网络情境下个体隐私决策时的三类准则。结合文献和实际观察,在三个类别中定义了5个影响隐私决策过程的变量,并提出了6条研究假设。 然后,作者用调查问卷的研究方法对假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分为两个阶段:(1)探索性分析,设计调查问卷并小范围发放,对量表进行效度信度分析,修改完善问卷条目,得出正式问卷;(2)验证性分析,大范围发放正式问卷,用SPSS17.0和AMOS17.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验证假说。 结果表明,在线信息隐私担忧和自我展露行为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隐私悖论显著存在。风险-收益类准则中,风险和收益分别影响隐私态度和行为,信息公开的感知危害对隐私担忧有直接、显著的影响,信息公开的满足感对自我展露有直接、显著的影响。动机类准则中的自我呈现策略会积极地影响自我展露。情境类准则中感知可控性会积极地影响自我展露,线上线下社交圈重叠度对在线信息隐私担忧和自我展露之间的关系起到削弱的调节作用。最后,本文进一步探讨和论述了研究结果,阐述了研究的意义和局限性,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