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体育项目的发展过程中,运动者在非人体正常机能状态下进行活动的过程中总是会不可避免的呈现与其专项相关的运动损伤,而运动损伤又深深地影响着运动者的运动状态与竞技能力的提高。探究专项之中经常出现的损伤并加以分析是解决身体损伤的第一步。随着羽毛球竞技训练水平的提高,技战术的不断变化,比赛激烈程度大大增强,在这样新的变化中,运动者的身体损伤会出现何种变化及趋势,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当前文献资料,对于羽毛球运动损伤的调查对象多停留在专业运动员、普通大学生、业余爱好者等,对高校羽毛球校队队员的研究较少。对于羽毛球运动损伤的研究对象也是单独的因素居多,而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研究较少。而本文将依据运动训练学的方法对运动损伤单独的因素进行整合,由点及面,形成连贯、全面、系统的运动损伤原因,希望能为高校羽毛球校队队员预防运动损伤提供可参考建议。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当前研究现状;制定调查问卷并现场发放进行回收;统计数据并运用逻辑分析等方法,以陕西省各高校羽毛球校队队员为调查对象,以队员损伤现状、损伤因素为研究对象。在运动训练学理论的指引下,对身体损伤因素从技术因素、运动心理因素、智能因素、体能因素、训练方法因素进行统计及分析,并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调查陕西省各高校羽毛球校队队员在训练及竞赛的过程中,身体损伤部位发生频率由高到低前三位的是膝关节、踝关节和肩关节,损伤率分别是23.9%、22.7%、16.1%。损伤情况较为严重,具有高发性的特点,总体的损伤率高达98.3%。(2)羽毛球运动员每周进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总体情况不太乐观,每周进行3次及以上的比例只有10%。有29.6%的大羽赛运动员甚至从来不进行身体素质训练。身体素质练习在参赛队员平时基础训练中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3)通过调查,运动员在训练及比赛的过程中以身体拉伤和扭伤为主要的受伤方式,拉伤占调查总数的28.3%,扭伤占到25.6%。且损伤次数较多,有2次的占到34%,3次的有14.8%,4次及以上的有18.5%,平均次数在2次以上。(4)高难度技术动作造成运动损伤可能性最大,如起跳重杀球、起跳腾空突击步法等。在体能因素中,力量不足容易引起运动损伤,而大羽赛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情况不容乐观。(5)在训练及比赛过程中,受伤因素总结为六大类,分别为:运动技术因素、运动心理因素、运动体能因素、运动智能因素、运动训练方法因素、其他因素六大类并进行深层次分析。针对以上运动损伤结论提出以下建议:(1)运动技能方面:运动员在练习过程中应做到完善正确的动作,纠正自己错误动作。在学习运动技术时要由简单的上手,再到复杂的;先由容易的再到难度较大的,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动作,基础练习,使技术具有稳定性;手法与步法练习相结合,提高基本功。尽量减少高难度技术动作。(2)运动心理方面:要积极进行心理技能训练,保持积极性思维,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并且经常与他人沟通交流,增强自信心。在运动中,清楚自己的身体状态与运动能力,对运动风险要有准确的判断。(3)运动智能方面:要系统的学习有关专项理论知识,学习身体损伤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树立一个科学、正确的态度。多与教练、其他人交流,观看国家队赛事,对解说认真听讲,提高自己的羽毛球“意识”。(4)运动体能方面:在进行基础的训练过程时,应注重相应的体能练习,每周至少三次练习。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配好核心力量练习和一般力量练习,同时也要兼顾二者;注重专项练习与一般练习相结合;逐步提高力量、柔韧、速度。(5)运动训练方法方面: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每次训练时间、负荷安排、强度大小、训练环境等因素都不能有经常变换,循序渐进,不能盲目的去训练。出现问题及时和教练员交流探讨,尽量解决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