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刺活组织检查技术是目前诊断肿瘤疾病的重要手段,在骨科也有广泛应用,现阶段通过穿刺活检能够对骨肿瘤做出病理学定性及组织学分型,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大意义。目前的肿瘤穿刺包括骨肿瘤在内的穿刺活检技术不能解决穿刺孔出血、瘤组织穿刺后局部转移等不足之处,因为穿刺损伤了肿瘤的包膜及血管,开放了瘤细胞漏出通路,瘤细胞在针道中扩散引起肿瘤细胞释放,而产生包膜外肿瘤生长的危险。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封闭穿刺活检技术在诊断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兔VX2骨肿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新型穿刺技术组(VX2实验组,18只实验兔)与传统穿刺技术组(VX2对照组,18只实验兔),实验组18只采用新型穿刺装置进行肿瘤部位的穿刺检查,穿刺后及时封堵穿刺留下的骨孔;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活检装置,穿刺后不封堵骨孔,仅行按压止血。采用B超技术检测穿刺后穿刺孔血肿形成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穿刺通道组织中癌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 F)基因的表达,并对穿刺通道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进而评估与比较两组穿刺技术引起的肿瘤细胞通道扩散情况。结果:穿刺2h后,B超检查显示实验组应用的封闭栓无脱落,其中2只(11.1%)穿刺孔周围出现少量出血,余16只穿刺孔周围无明显出血;对照组15只(83.3%)穿刺孔周围有明显出血,1只穿刺孔周围无明显出血,与实验组组穿刺孔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技术检测VX2实验组穿刺针道软组织中VEGF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穿刺通道VEGF基因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检查两组穿刺针道及周围软组织,VX2实验组中2只发现瘤细胞,VX2对照组中13只发现瘤细胞,两组穿刺通道瘤细胞扩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新型封闭穿刺技术安全,容易操作,可有效降低肿瘤穿刺后肿瘤细胞针道扩散,可应用于临床骨肿瘤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