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博物馆以丝绸之路文物藏品众多而著称,在收藏丰富的佛教艺术品中,北朝与唐朝文物最为引人注目。甘肃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即为东西文化交汇之地,故这里发现的北朝石刻造像富蕴外来风格与本土文化融合的特点,成为甘肃北朝石刻之显著特征。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北朝石刻艺术品全面、集中、生动地展示出甘肃北朝时期,石刻艺术的发展轨迹与高度,为我们勾勒出甘肃北朝石刻艺术风格的演变脉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造像背后蕴涵的社会情况和宗教信仰以及东西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毋庸置疑,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北朝石刻造像,在全省及至全国范围来看,都堪称精品,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文物至今大多都未公刊。甘肃北朝石刻与陕西、山西、河南等中原地带同期造像对比来看,最为鲜明的区别是甘肃石刻由始至终存在的外来造像因素。甘肃北朝石刻不仅仅收到陕西“长安样式”影响,从十六国伊始就存于石刻造像之上西域和印度的造像元素,在甘肃西魏至北周时期的石刻造像上依然存在,而返观中原地带的北朝后期造像,不断地汉化演进,最终形成一个成熟的、中国化的造像语言体系,外来元素近乎消弭。从甘肃省博物馆所馆收藏的北朝石刻地域分布上看,北魏造像都出自平凉地区,北朝后期西魏至北周时期,基本以天水一带造像为主。甘肃全境内留存之北朝石刻分布亦存在同样规律:平凉、庆阳一带留存的北朝石刻多以北魏造像为主,而天水秦安、张家川一带的留存多以北朝后期石刻造像居多。这一现象充分揭示出甘肃北朝时期,石刻造像制作雕造中心的迁移和演变脉络。甘肃北朝石刻造像风格的演变脉络也与石刻造像的地域分布规律有着紧密的联系。北魏早期造像接收新疆、河西早期石窟寺艺术风格影响,与河西一带留存的北凉石塔风格特征有所关联;北魏中期,因甘肃陇东与陕西的地缘关系,石刻造像更多地吸收“长安模式”影响,陇东地区也成为甘肃北魏时期石刻造像制作雕造的中心区域,现今留存大部分北魏石刻均出于此地域;西魏时期是甘肃北朝石刻艺术剧烈变革和承前启后时期,与之对应,石刻造像的制作雕造中心也由陇东向天水一带转移,并形成了甘肃地域内的两种造像模式,其中天水古秦州一带创造的第二种西魏模式对甘肃北周至隋唐时期石刻造像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北周时期是甘肃北朝石刻在风格上的统一时期,甘肃地域独有的造像语言体系已趋丰富成熟,与石窟寺艺术交相辉映,并开启隋唐佛教石刻艺术之端倪。整体观察甘肃北朝石刻造像艺术,从始至终具有着浓郁的、独特的地域特质,从而与中原同期石刻艺术产生鲜明的区别。这些差异无论是在佛教思想信仰、表现题材、风格样式、造像背后的供养人情况以及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有所反映,这正是甘肃北朝石刻的珍贵价值所在。甘肃北朝石刻艺术是中国佛教艺术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