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前我国上市公司分红者寥寥,证监会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于2001年出台措施将分红作为上市公司再筹资的一个重要条件。之后我国上市公司分红状况大有好转,各年总体分红比例均在50%以上。本文试图从流通股股东对分红的偏好和影响公司管理层股利决策的因素两个方面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分红状况的变化以及变化产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 1.运用分红溢价法分析流通股股东对分红的偏好,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流通股股东并不偏好分红,说明流通股股东对公司管理层股利决策的影响较小。 2.将上市公司分红和配股的家数及金额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分红和再融资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上市公司分红不完全是为了满足证监会对再融资资格的限制。 3.大股东(国有股比例)和分红比例之间是正相关关系,说明大股东(国有股股东)偏好分红,并且能够影响公司管理层的股利政策制定。 流通股股东和大股东(国有股股东)在对分红的偏好上表现的不一致,说明分红可能已经成为了大股东(国有股股东)转移上市公司资金的途径之一。监管层的本意是为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结果适得其反。因此,笔者认为只强调分红并不能有效的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改革股权结构才是根本之道。而且每个上市公司的情况各异,可能一些公司有良好的项目可不进行分红,监管层对分红政策采取“一刀切”是不合理的。 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两点: 1.从架构上来讲,本文是从流通股股东对分红的偏好和公司管理层股利决策的影响因素两个方面全面研究了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分析了股利问题的相关参与者(管理者、流通股股东、非流通股股东以及监管机构)对股利分配方案的反应以及对股利政策制定的影响。 2.从方法来讲,本文采用分红溢价法来分析投资者对分红的偏好。相对超额收益率法而言,可以排除不同时间点外部因素对股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