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的建构——以著作权合理使用为视角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dastud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以来互联网迅猛发展,传统著作权法建构的利益平衡机制在网络环境下备受争议,作为利益平衡机制的主要维系砝码--合理使用制度成为争议的焦点。公共利益和个人权利在合理使用之上展开了激烈交锋,呈现出一派迷雾重重的景象。以著作权合理使用为争议焦点的私人复制、临时性复制、网络图书馆等问题对传统著作权法建构的利益平衡机制产生了冲击。网络环境下应该如何解读传统著作权法的利益平衡机制?本文从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争执的焦点入手,从合理使用的角度,在哲学、经济、历史的理念中深度解读网络时代的利益平衡机制。中国的著作权法律制度有其独特的历史进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长机制。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著作权法该如何界定合理使用的范围,建构合适中国现实国情的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基于中国的现实国情和独特的著作权法律文化,我国在网络时代建构的利益平衡机制应符合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因此,中国的合理使用制度不能像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那样走的太远,利益平衡点的选取要倾向于公共利益的一方,在此理念基础上设定相关的法律规则。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传统著作权法的利益平衡机制。在该部分中,笔者从传统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建构的成因出发,介绍这种利益平衡机制的主要内容。   第二部分:互联网对传统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的冲击。在该部分中,笔者对应传统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的主要内容,选取网络环境中争论较为热烈的问题,具体介绍传统著作权法建构的利益平衡机制在网络环境下受到的冲击。   第三部分: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的多维解读。在该部分中,笔者将通过哲学分析、经济学分析、历史角度、比较研究等方法,从合理使用的解读深度解读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利益平衡机制。   第四部分:网络环境下我国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的建构。在该部分中,笔者依据中国著作权法的发展历史和现实国情提出我国著作权法利益平衡机制的选取点,在此基础上为具体法律规则的设定提出建议。  
其他文献
1957年的反右运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国共产党党内的整风导致反右斗争扩大化,不但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而且中止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以及在日后2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的历史产物,早日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庄严使命。为此,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进行了长期不懈的
刑法中的“公共场所”都是规范性构成要件要素,需要进行解释。司法实践和理论界对“公共场所”的争议可归纳为两个问题:刑法中的“公共场所”应当具有哪些特征?其特征是否具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我国现阶段现制度下,按照我国社会发展的各项要求,对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全新的建设,将农村建成具有和谐的人文社会环境、繁荣及活跃的经济环境、完善及配套的基础设施等与城市无较大差距的农村。新农村的建设为我国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起到了坚固的堡垒作用,为农村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为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保障作用。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是我国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