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的初始收益率长期以来一直远高于国外成熟市场的平均水平。股权分置改革后,尽管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方式得到很大程度的改进,但A股首次公开发行的平均初始收益率仍然居高不下,并随着二级市场的持续上涨而重新呈现上升趋势,因此,A股首次公开发行的高初始收益率现象依旧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综观国内相关研究,大多是在股权分置的市场背景下进行的,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和市场全流通格局的形成,影响新股初始收益率的相关因素有可能发生变化。根据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适时对我国新股抑价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展开深入研究,对评估股权分置改革的成果和探索进一步深化发行市场体制改革的方向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我国A股发行市场进行了深入制度分析,认为股权分置和发行管制是造成我国A股市场首次公开发行的初始收益率长期偏高的两大根本原因。随后,本文选取2004年至2006年143只新股的样本数据,建立三个逐步回归模型,对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A股初始收益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展开实证和比较分析。从实证结果看,投资者的非理性定价以及过度投机是造成A股初始收益率异常的直接原因,而投资者的这种过于投机的盈利模式是在股权分置和发行管制等制度背景下形成的,因此,从实证角度也进一步验证了上述制度分析的结论,即股权分置和发行管制是造成股权分置改革前A股高初始收益率的根本原因;而在股权分置改革后,在股票供给非市场化、投资者旧有定价理念和盈利模式的延续以及二级市场状况好转等诸多因素交织下,A股初始收益率依旧具备继续高企的制度基础和市场条件。本文认为,在股权分置改革顺利完成后,管理层应进一步推进发行监管制度改革,尽快实现股票供给市场化,在当前市场条件下,可以首先从完善法律体系、健全发行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以及改善投资者结构等几方面着手,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推进发行监管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