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属于百合科黄精属植物。全世界共有40多种黄精属植物,主要分布在北温带以及北亚热带等地区,在我国也有十分广泛的分布。黄精以干燥根茎入药,其传统的繁殖方式是利用块茎进行种植,这不仅会对药材本身造成浪费,也会加重其后代退化情况。利用黄精实生种子进行繁殖,既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也能避免种子的浪费。前人在黄精种子的休眠原因、破眠方法、萌发特性和繁殖方法等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但黄精种子的贮藏生理尚未有报道。优良的种子是植株健康的首要条件,科学的贮藏方法和环境条件是使种子寿命延长,生活力旺盛的前提。植物种类不同,种子的生理生化特性就不同,在贮藏的过程中,种子的活力及贮藏特性都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本实验采取不同的贮藏温度、不同的种子含水量和不同的光照条件贮藏黄精种子,一共贮藏6个月。基本明确了黄精种子在保存时期内的生理特性的变化,种子劣变的进程,种子活力的下降程度。从而确定了黄精种子最适合的保存条件,为黄精有性繁殖和种质资源保存提供了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不同的温度条件来贮藏黄精种子,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各生理指标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4℃贮藏的种子在贮藏期间抗氧化酶活性下降最慢,保持最高,电导率和MDA含量最低且上升缓慢,在贮藏6个月后发芽率保持较高,为71.08%,而室温(变温15℃-30℃)贮藏的种子发芽率降为42.3%。4℃低温贮藏的种子的贮藏物质含量变化相对缓慢,说明低温条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种子呼吸,减缓种子内部代谢活动,膜脂过氧化反应缓慢,内部贮藏物质只有极少量的消耗,种子活力下降也会非常缓慢。(2)将黄精种子含水量控制在不同的水平上,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各生理指标同样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3%含水量的黄精种子在贮藏期间,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下降很缓慢并且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电导率值和MDA含量最低,贮藏物质含量相对稳定,仅发生很小的变化,在贮藏6个月后发芽率为72.5%,而15%含水量的黄精种子发芽率仅为33.2%,远远小于3%含水量的种子。这是因为含水量越低的种子,其内部代谢活动越缓慢,对种子的营养物质的消耗也越少,产生的自由基少,膜系统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大大降低了种子的劣变进程。(3)不同光照条件下贮藏的黄精种子在贮藏期间,各生理指标的变化基本趋于一致,但是黑暗贮藏明显优于自然光照。黑暗贮藏的黄精种子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高于自然光照的种子,电导率和MDA含量较自然光照低,贮藏物质的含量变化较小。在贮藏六个月后,黑暗条件保存的黄精种子发芽率降低至43.42%,自然光照的种子萌发率仅为34%。所以,相较于自然光照,黑暗条件有利于黄精种子的贮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