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shuwe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评价外科手术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行手术治疗患者61例,本研究根据行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AVR)组、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成形或主动脉置换术(AVR-AR)组。分别通过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术后1年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舒末径、左室缩末径、主动脉瓣最大血流速度等指标及观察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率评价手术疗效,并通过比较合并升主动脉扩张且内径≥40mm单纯行主动脉置换术与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升主动脉成形术两种手术方式对升主动脉的影响。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率)表示,使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VR组中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或二尖瓣成形术8例,AVR-AR组中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或二尖瓣成形术3例,两组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时间相比P值均小于0.05。围术期AVR组死亡1例,术后肺炎AVR组8例(19.0%),AVR-AR组6例(31.5%),肾功能不全AVR组11例(26.2%),AVR-AR组8例(42.1%),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无恶性室性心室率。超声心动图结果对比如下:AVR组:LVEF术前与术后1周相比P=0.93>0.05,术后3月与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后3月相比P值均小于0.05;LVEDD、LVESD术后1周与术前、术后3月与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后3月比较P值均小于0.05;主动脉瓣最大血流速度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P=0<0.05,术后3月与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后3月比较P值P>0.05;AVR-AR组:LVEF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P=0.21>0.05,术后3月与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后3月相比P值均小于0.05;LVEDD、LVESD术后1周与术前、术后3月与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后3月比较P值均小于0.05;主动脉瓣最大血流速度术前与术后1周比较P=0<0.05,术后3月与术后1周、术后1年与术后3月P值均大于0.05;两组间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术后1年的LVEF、LVEDD、LVESD、主动脉瓣最大血流速度之间相比P值均大于0.05。合并升主动脉扩张且内径≥40mm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与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升主动脉成形术患者术后1年与术后1周相比P值均小于0.05,但两组间术后1年与术后1周差值相比P大于0.05。术后随访,AVR组有2例患者诉有胸闷、心悸,无头晕、晕厥等,两组患者均无死亡和主动脉夹层病例,AVR组1例术后半年出现脑出血,AVR组1例术后2年出现机械瓣血栓形成需二次手术再次换瓣。结论:1、主动脉瓣置换术可以治疗BAV患者的临床症状,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和主动脉瓣置换术+升主动脉成形术或主动脉置换术的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都较低,是治疗BAV安全有效的手段。2、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BAV患者,无论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还是行主动脉瓣置换+升主动脉成形术,术后升主动脉仍有可能继续扩张。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分析ISG15和TYMS在肝细胞癌及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肝细胞癌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关系,明确ISG15和TYMS的相关性,为今后探索肝细胞癌的发病机制和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到贵港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标本共100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各例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中ISG15、TYMS的表达情况。结果:1.ISG
学位
碳排放交易制度的运行离不开作为关键环节的配额分配过程,我国需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作为重要的程序性保障。无论是气候责任理念的确立,公平与效率价值的平衡,还是环境民主原则的适用,都印证了我国碳市场建设引入公众参与程序的必要性,而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与美国地方碳市场的成功实践,进一步揭示了碳排放交易制度实施中引入公众参与的可行性。在立法路径选择中,我国决策者可以考虑在碳排放交易法律体系构建中采用融合立法或专项
期刊
目的:探索甘草酸二铵(diammonium glycyrrhizinate,DG)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等方面的影响,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DG在临床的应用提供基础研究的依据。方法:1.模型建立与给药干预:本研究采用健康成年SPF级雄性ICR小鼠50只,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适应性喂养5天,随机分成5组,每组10
学位
目的:观察体检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 S)流行现状,分析其Met S的身体成分分析指标特点;探讨体检人群Met S患者身体成分分析指标与人体测量学指标、血液学指标的相关性,不仅为体检人群Met S患者危险因素评价提供更加客观、系统、全面的评估依据,还将为体检人群Met S患者筛查及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纳入2020年6月~2020年12月
学位
本试验以枳壳、香橙和红橘三种柑橘砧木嫁接的春见果树为材料,研究不同干旱胁迫对其的叶片形态特征、渗透调节物质、抗氧化酶系统及光合生理等抗性相关指标的影响,通过比较三种砧木春见嫁接苗的抗旱性,筛选抗旱性最强的砧木,为抗旱性柑橘砧木的选择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同时,对三者中抗旱性最弱的砧木春见嫁接苗喷施不同浓度的5-ALA,筛选出最适宜的浓度,探究干旱胁迫下5-ALA调控柑橘砧木对干旱的响应机制。主要研究
学位
目的了解桂林市某乡镇老年人群对艾滋病的知信行情况,分析其HIV的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针对性地制订农村老年人艾滋病综合防治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某县中选取某两个乡镇50岁及以上的老年常住居民,利用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认知情况以及性行为学特征等信息,并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样进行HIV检测,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共调查了3006名调查对象,年龄跨
学位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处理对胃癌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为围术期睡眠管理提供经验和证据。方法:本研究共纳入广西医科大学胃肠外科2020年8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拟行根治性胃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根据患者是否同意进行加速康复外科管理,将患者分为传统组(Standard care group,SC组)和加速康复外科组(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group,
学位
目的制定目标导向早期康复护理方案,探讨目标导向早期康复护理在心脏外科术后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心脏外科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提供临床实践依据。方法本临床研究的方法为类实验性研究。选取2020年7月-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ICU收治的102例心脏术后患者,按照入住ICU时间顺序,将2020年7月至9月收治的病例设为对照组(51例),2020年10月至12月收治的病例设为观察组(51例)。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循证医学I级证据推荐临床查体腋窝淋巴结阴性、病理活检为原位癌伴微浸润、浸润性乳腺癌(c T1-2N0M0)患者使用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进行腋窝分期。虽然SLNB相较于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但仍有相似的并发症存在,如淋巴水肿、神经损伤、血清肿等,为了避免腋窝手术及其并发症,欧洲肿瘤研究所进行了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SOUND临床研究),旨在探
学位
目的:研究主髂动脉闭塞症患者接受腔内治疗后一年内主髂动脉的通畅情况。方法: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5年至2020年接受腔内治疗的主髂动脉闭塞症72条患肢,根据患者接受的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A组单纯球囊扩张组和B组球囊扩张+支架置入组,术后随访1年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7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临床资料(包括影像学资料、TASC II分型、闭塞长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