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率和失业率一直以来都是就业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而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起薪较低、劳动合同周期缩短、入职三年频繁跳槽等现象逐渐被众人所关注,这些问题的出现提醒着学者们,仅仅关注就业率和失业率是不够的,还应更多地关注就业质量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阅读以往学者的文章,了解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问题所在,受前人启发,结合自己的观点,构建出一个较为系统的、可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一方面在理论上,可以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另一方面在实践上,帮助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以及高校毕业生对就业质量情况进行评价测量,希望可以为提高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工作提供帮助。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价的发展经历了就业评价萌芽时期、就业率研究时期和就业质量研究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评价体系的完善是就业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经济学发展的迫切要求。随着社会对就业质量关注度的不断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依然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指标不全面的问题。从毕业生角度出发,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受就业能力影响、受个人特征影响、受就业环境影响、受就业期望影响;通过运用相关心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构建出包括研究生就业群体、本科生就业群体、专科生就业群体三个层次五个维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保证所构建体系的科学性。结合自身国情,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有效优化路径有:对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合理设置评价时间。通过政府加强对就业问题的宏观调控使我国就业市场呈现良性发展局面;通过用人单位提高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实现良好的人职匹配;通过高校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入职后更快的适应岗位需求;通过毕业生正确就业观的树立使毕业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