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长江口沉积物孔隙水、主河道水体及不同粒径沉积物中DOM的分布来源特征,并探讨了长江口DOM与类金属砷、锑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长江口不同区域沉积物孔隙水DOM含量及紫外吸收基团、荧光基团含量大小趋势一致:南支岸边>北支岸边>河道>海域。利用平行因子分析法共鉴别出1种类蛋白组分和3种类腐殖酸组分,南支岸边各荧光组分含量均最高。人为活动、支流输入等对DOM荧光物质分布影响较大;海域部分相对其它区域各荧光组分变化较小,水质相对均一。柱芯研究结果表明,DOM含量、紫外及荧光基团含量、腐殖化程度随深度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主要受类腐殖酸组分控制。相对于表层沉积物,柱芯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长江口主河道表层和底层水DOM含量及芳香化度从口内向口外递减,孔隙水中DOM含量及腐殖化程度高于表层水与底层水。平行因子分析法将长江口水体DOM共鉴别出两种类腐殖酸组分C1、C3与一种类蛋白组分C2,C1与C3性质非常相似并与A(355)和DOC有较好的相关性。孔隙水中DOM组成主要受类腐殖酸组分影响,含量由河入海逐渐增加,其主要来源于沉积物矿化和长江入流沉积;表层水和底层水中DOM的组成主要受类蛋白组分影响,DOM含量在人为活动剧烈点位及支流入口处较高,其主要来源于外源支流汇入和污染排放引起的微生物降解。长江口沉积物粒径<25^im所占比例最大。不同粒径沉积物提取DOM的性质和分布特征不同,可提取DOM的芳香度、酸性基团含量、荧光强度随沉积物粒径的减小而增强。长江口四个区域沉积物中河道中值粒径最大,DOM总荧光强度最高,重均分子量最大,芳香化程度及酸基含量最低,与污染活动有关。海域中值粒径最小,总荧光强度最小,与泥质区的存在有关。北岸及南岸沉积物提取DOM的荧光分布、分子量特征相似,北岸DOM芳香化程度及酸性基团含量最高。长江口枯水期沉积物平均中值粒径较丰水期降低,DOM的腐殖化程度提高,羟基、羧基等酸性基团含量更多,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增加,总荧光强度有所降低,平均分子量降低。DOM与砷、锑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类蛋白组分与As/Sb的结合能力强于类腐殖酸组分,其中类蛋白色氨酸组分C2含量最多并对DOM与砷、锑的结合影响最为强烈。三价砷、锑与DOM的结合能力强于五价离子,其中三价锑的结合能力最强,其主要通过与DOM中羟基及羧基基团的络合而致。近岸北部及<25um粒径的DOM由于总酸性基团含量及腐殖化程度较高而对砷、锑的络合容量最高。长江口水环境中DOM的结构及其与砷、锑的相互作用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DOM荧光强度随pH的提高而增大。盐度的增加能够促进砷、锑与DOM的结合作用。Ca2+抑制DOM-As/Sb的相互结合,而Mg2+对之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