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 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是遗传易感个体与环境因素作用而发生的自身免疫过程。MS发病率随所处的纬度而增加,专家倾向MS在我国并非少见,但属于低发病区。由于其发病率较高、呈慢性病程和倾向于年轻人罹患,而成为最重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MS脱髓鞘病变可累及大脑半球、视神经、脊髓、脑干和小脑,以白质受累为主,病灶位于脑室周围是MS特征性病理表现。MS在空间上的多发性(即散在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发病灶)和时间上的多发性(即病程中的缓解复发),构成了MS临床经过及其症状和体征的主要特点。每次复发残留部分症状和体征,逐渐累积而使病情加重。疾病后期疾病呈缓慢阶梯式进展,无明显缓解而逐渐加重。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临床上出现进行性不可逆的神经功能障碍可能与轴索损伤有关,而轴索损伤可能在疾病早期就已出现,因此如何在疾病早期减少轴索损伤是MS治疗的核心。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MRS)是近年来用于研究脑内物质代谢的新技术,由于物质代谢异常通常早于结构的变化,所以MRS可以检测到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MRI)不能显示的异常。由于MRS可以定量检测脑内N-乙酰门冬氨酸水平(轴索和神经元标志物),所以MRS是临床研究MS的重要手段之一。1研究目的在磁共振波谱分析定量评价多发性硬化轴索损伤的基础上,探讨轴索损伤与疾病复发、进展的关系及长期服用二黄方(1年及以上)对降低年复发率、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探讨减轻轴索损伤可能是二黄方发挥治疗作用的机理之一2研究方法67例患者均为2006年1月-201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和中医科住院及门诊确诊为多发性硬化的病人,中医辨证符合肝肾阴虚证型。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二黄方组(43例)。对照组在急性复发期及缓解期均行西医治疗,二黄方组在急性复发期及缓解期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二黄方,门诊随访2年。二黄方组患者在入组时和服二黄方满1年时分别行磁共振波谱分析,检测颅内病灶侧及病灶对侧NAA、CHO、CR水平。随访满2年时比较两组及治疗前后复发次数、年复发率、EDSS评分、NAA/CR、CHO/CR水平,以评价二黄方的治疗作用。3研究结果3.1一般临床资料:女性患者47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男性比为2.4:1。发病年龄最小15岁,最大60岁,平均32.85±10.76岁,以20-50岁(79.1%)为发病高峰期。复发次数最少1次,最多6次,平均2.21±1.37次。病程最短1年,最长7年,平均2.77±1.90年;3.2首次发病神经系统症状:视力障碍占26.0%,感觉障碍占31.7%,运动障碍占23.1%,其他症状占19.2%;3.3主要神经系统症状:视力障碍占22.0%,感觉障碍占29.6%,运动障碍占25.2%,其他症状占23.2%;3.4对照组治疗后复发次数和年复发率(1.42±0.97和0.75±0.55)与治疗前(2.04±0.96和0.91±0.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二黄方组治疗后复发次数和年复发率(0.63±0.58和0.31±0.29)与治疗前(2.30±1.55和1.01±0.52)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与对照组比较亦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6;3.6二黄方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EDSS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7MRI病灶部位:大脑病灶占36.4%,脑干病灶占38.6%,小脑病灶占5.0%,脊髓病灶占20.0%;3.8二黄方组治疗前病灶侧NAA/CR和CHO/CR水平(1.81±0.68和1.20±0.69)和病灶对侧(1.96±0.53和0.94±0.2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9二黄方组治疗后病灶侧NAA/CR和CHO/CR水平(1.77±0.47和1.05±0.21)、病灶对侧NAA/CR和CHO/CR水平(1.88±0.50和1.00±0.27),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0NAA/CR水平与发病年龄、EDSS、复发次数、年复发率无关,与病程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429,P=0.006。4结论多发性硬化病程越长,轴索损伤越严重,长期服用二黄方(1年及以上)能有效减少复发,延缓疾病进展。减少轴索损伤可能是二黄方发挥治疗作用的机理之一